⒈ 哭泣;流泪。
例士皆重泪涕泣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人慷慨涕泣。——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涕泣谋于禁卒。——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英weep;
引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唯父母之丧,不辟涕泣而见人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﹝ 豫让 ﹞死之日, 赵国 志士闻之,皆为涕泣。”宋 陆游 《丰年行》:“前年穀与金价同,家家涕泣伐桑柘。”清 沉复 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芸 正形容惨变,咻咻涕泣。”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三二:“于今也和‘久待的期望一旦满足’相似,令人感动涕泣,热泪沾襟了。”
⒈ 流泪哭泣。
引《礼记·杂记下》:「唯父母之丧,不辟涕泣而见人。」《史记·卷一〇八·韩长孺传》:「梁王恐,日夜涕泣思慕,不知所为。」
近涕零
to weep, to shed tears
pleurer
weinen (V)
1.奇异。
1.红酒。
1.自持貌。
1.哭泣。
1.即缇骑。逮捕犯人的官役。
1.举起;拿起。 2.说起,提到。 3.引起;提出。
1.酒名。
①古代贵官出行的前后随行骑士:缇骑二百人。 ②捉拿犯人的吏役:缇骑按剑而前,问:“谁为哀者?”
1.赤色有花纹的丝织物。古代富贵者所服。
1.指诗文的体制格调。 2.指禀性﹐气质。 3.指气血或气息。 4.指体质。
涕泣的意思解释、涕泣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