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相传汉韩伯俞因过受母笞打时,感到母亲年老力衰,笞打无力,因而哭泣。事见汉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。后以“泣杖”为尽孝之典型。
⒈ 相传 汉 韩伯俞 因过受母笞打时,感到母亲年老力衰,笞打无力,因而哭泣。事见 汉 刘向 《说苑·建本》。后以“泣杖”为尽孝之典型。参见“伯俞”。
引五代 李瀚 《蒙求》诗:“丁兰 刻木, 伯瑜 泣杖。”五代 梁嵩 《代母作倚门望子赋》:“忆昔 伯俞 之志,寧无泣杖之心。”
⒈ 汉代韩伯俞因过而受母鞭打,却因感到母亲年老力衰,鞭打无力而哭泣。见汉·刘向《说苑·卷三·建本》。后以泣杖指孝子。
引五代南汉·梁嵩〈代母作倚门望子赋〉:「忆昔伯俞之志,宁无泣杖之心。」
1.武器总称。 2.特指棍棒之类。 3.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。
1.见"器仗"。
1.指《诗经.齐风》的篇章。
1.结账。
1. 肠道内存在大量气体的状态。
1.亦作"旗章"。 2.具有区别名分的标志的旗帜。
1.亦作"旗杖"。 2.仪仗队用的旗帜﹑伞﹑扇等。
1.旌旗与帷帐。
1.见"旗仗"。
1.张开;掀开。
泣杖的意思解释、泣杖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