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qì zhū  ]
  • ㄑ一ˋ ㄓㄨ
  • IUG GTF

泣珠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指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。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。旧题汉郭宪《洞冥记》卷二:“﹝吠勒国人﹞乘象入海底取宝,宿于鲛人之舍,得泪珠,则鲛所泣之珠也,亦曰泣珠。”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九:“南海外有鲛人,水居如鱼,不废织绩,其眼能泣珠。从水出,寓人家,积日卖绡。将去,从主人索一器,泣而成珠满盘,以与主人。”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。

旧题 汉 郭宪 《洞冥记》卷二:“﹝ 吠勒国 人﹞乘象入海底取宝,宿於鮫人之舍,得泪珠,则鮫所泣之珠也,亦曰泣珠。”
晋 张华 《博物志》卷九:“南海 外有鮫人,水居如鱼,不废织绩,其眼能泣珠。从水出,寓人家,积日卖綃。将去,从主人索一器,泣而成珠满盘,以与主人。”
唐 王维 《送李判官赴东江》诗:“遥知辨璧吏,恩到泣珠人。”
明 王世贞 《送刘比部恤刑云贵》诗:“泣珠恩自远,祝网面仍开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传说鲛人流泪成珠。

晋·张华《博物志·卷二·异人》:「南海外有鲛人,水居如鱼,不废织绩,其眼能泣珠。」

泣珠(qi zhu)同音词

  • 1、其诸[qí zhū ]

    1.犹或者。表示测度的语气。

  • 2、栖住[qī zhù ]

    1.亦作"栖住"。 2.居住。

  • 3、骑猪[qí zhū ]

    1.谓夹屎走。猪即豕;豕与屎谐声。喻惊惶之至。

  • 4、骑竹[qí zhú ]

    1.《后汉书.郭伋传》:"伋前在并州,素结恩德,及后入界,所到县邑,老幼相携,逢迎道路……始至行部,到西河美稷,有童儿数百,各骑竹马,道次迎拜。伋问'儿曹何自远来'。对曰:'闻使君到,喜,故来奉迎。'"后因以"骑竹"为称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。 2.《后汉书.方术传下.费长房》载:费长房从仙人壶公入深山学道,后"长房辞归,翁与一竹杖曰:'骑此任所之,则自至矣。既至,可以杖投葛陂中也。'……长房乘杖,须臾来归"。后因以"骑竹"指仙家出行。 3.见"骑竹马"。

  • 5、泣竹[qì zhú ]

    1.相传三国吴孟宗以孝着称。其母嗜笋,冬天无笋,孟宗到竹林中哀叹悲泣,竹笋为之出。事见《三国志.吴志.孙晧传》裴松之注引晋张方《楚国先贤传》。后遂用为至孝的典实。

  • 6、旗主[qí zhǔ ]

    1.指清之宗室。 2.同"旗头"。

  • 7、蕲竹[qí zhú ]

    1.湖北蕲春所产的竹。可作簟﹑笛﹑杖。

  • 8、企伫[qǐ zhù ]

    1.踮起脚来等待。表示急切盼望。 2.因景仰而久立。

  • 9、七注[qí zhù ]

    1.即七属。

  • 10、漆烛[qī zhú ]

    1.传说用漆做的烛。

泣珠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珠饰的衣服。极言其华贵。
  • 2、1.指华丽的楼阁。
  • 3、1.能产珠之蛤。
  • 4、1.龙宫。 2.指道院或佛寺。
  • 5、1.玉石粒子。
  • 6、1.管采珠的官。 2.郡名。
  • 7、1.珠饰的帽子。
  • 8、1.精美的馆舍。 2.水神的住所。
  • 9、1.珠串。常以形容清泉飞泻。 2.形容歌声婉转或文辞流畅。
  • 10、1.珍珠的光华。 2.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。
  • 11、1.谓米如珠,薪如桂,极言物价昂贵,生活困难。
  • 12、1.产珠之海,喻富庶地区。 2.泛指我国南部海疆。 3.市名。在广东省珠江入海口的西侧,1953年设县,1979年改为省辖市,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基地之一。现已成为经济特区。
  • 13、1.蚶的一种。
  • 14、1.汗珠。
  • 15、1.比喻文辞丰赡,若河流不竭。
  • 16、1.谓人眉间骨隆起如连珠,古人以为帝王圣贤之相。
  • 17、1.圆转如珠的歌喉。
  • 18、1.指采珠的民户。 2.珠饰的门户,多指闺房。
  • 19、1.用珠穿缀而成的花状头饰。
  • 20、1."珠还合浦"的省略。
  • 21、1.缀珠的环形饰物。
  • 22、1.珠帘。
  • 23、1.比喻月光。
  • 24、1.精美的琴徽。亦为琴的美称。

泣珠的相关查询

泣珠的意思解释、泣珠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