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qí zhū  ]
  • ㄑ一ˊ ㄓㄨ
  • CGDK QTFJ

骑猪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夹屎走。猪即豕;豕与屎谐声。喻惊惶之至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夹屎走。猪即豕;豕与屎谐声。喻惊惶之至。

唐 张鷟 《朝野佥载》卷四:“元一 於御前嘲 懿宗 曰:‘长弓短度箭, 蜀 马临堦骗,去贼七百里,隈墻独自战,甲仗纵抛却,骑猪正南掾。’上曰:‘ 懿宗 有马,因何骑猪?’对曰:‘骑猪,豕走也。’上大笑。”
宋 刘克庄 《转调二郎神》词:“蒙 韃残兵骑猪遁,永絶生 猺 侵省。”

骑猪(qi zhu)同音词

  • 1、其诸[qí zhū ]

    1.犹或者。表示测度的语气。

  • 2、栖住[qī zhù ]

    1.亦作"栖住"。 2.居住。

  • 3、骑竹[qí zhú ]

    1.《后汉书.郭伋传》:"伋前在并州,素结恩德,及后入界,所到县邑,老幼相携,逢迎道路……始至行部,到西河美稷,有童儿数百,各骑竹马,道次迎拜。伋问'儿曹何自远来'。对曰:'闻使君到,喜,故来奉迎。'"后因以"骑竹"为称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。 2.《后汉书.方术传下.费长房》载:费长房从仙人壶公入深山学道,后"长房辞归,翁与一竹杖曰:'骑此任所之,则自至矣。既至,可以杖投葛陂中也。'……长房乘杖,须臾来归"。后因以"骑竹"指仙家出行。 3.见"骑竹马"。

  • 4、泣珠[qì zhū ]

    1.指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。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。旧题汉郭宪《洞冥记》卷二:"﹝吠勒国人﹞乘象入海底取宝﹐宿于鲛人之舍﹐得泪珠﹐则鲛所泣之珠也﹐亦曰泣珠。"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九:"南海外有鲛人﹐水居如鱼﹐不废织绩﹐其眼能泣珠。从水出﹐寓人家﹐积日卖绡。将去﹐从主人索一器﹐泣而成珠满盘﹐以与主人。"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。

  • 5、泣竹[qì zhú ]

    1.相传三国吴孟宗以孝着称。其母嗜笋,冬天无笋,孟宗到竹林中哀叹悲泣,竹笋为之出。事见《三国志.吴志.孙晧传》裴松之注引晋张方《楚国先贤传》。后遂用为至孝的典实。

  • 6、旗主[qí zhǔ ]

    1.指清之宗室。 2.同"旗头"。

  • 7、蕲竹[qí zhú ]

    1.湖北蕲春所产的竹。可作簟﹑笛﹑杖。

  • 8、企伫[qǐ zhù ]

    1.踮起脚来等待。表示急切盼望。 2.因景仰而久立。

  • 9、七注[qí zhù ]

    1.即七属。

  • 10、漆烛[qī zhú ]

    1.传说用漆做的烛。

骑猪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古代车名。
  • 2、1.猪的肥肉。 2.指整片的腊肉。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。
  • 3、1. 可充作猪饲料的草类植物。
  • 4、1. 饲养或繁殖猪的场所。
  • 5、1.俗称荇菜。 2.莼菜之老者,可饲猪。
  • 6、1.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动物。 2.指豪猪。
  • 7、1.猪的肝脏。《后汉书.周黄徐姜等传序》:"﹝闵仲叔﹞客居安邑。老病家贫,不能得肉,日买猪肝一片,屠者或不肯与,安邑令闻,勑吏常给焉。仲叔怪而问之,知,乃叹曰:'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?'遂去,客沛。以寿终。"后即用以表示牵累主人的典实。 2.借指暗红色。
  • 8、1.猪油。 2.草名。
  • 9、1.用猪皮去毛后加工制成的熟革。结构紧密,耐折,耐磨,毛孔大,透气性能好。
  • 10、1.猪与狗。 2.詈词。谓人下贱如牲畜。
  • 11、1.指野公猪。性凶猛,是农业害兽。
  • 12、1.专职养猪的人。
  • 13、1.指腊肉。
  • 14、1.又称貒。即獾。
  • 15、1.猪圈。
  • 16、1.古夫馀国官名。
  • 17、1.亦作"猪阑"。 2.即猪圈。
  • 18、1.见"猪栏"。
  • 19、1.即猪圏。
  • 20、1.即猪鬃。
  • 21、1.菌类植物。菌核中医入药,有利水渗湿的功效。
  • 22、1.龙首的猪。指安禄山。
  • 23、1.方言。猪。 2.詈词。
  • 24、1. 小猪仔。

骑猪的相关查询

骑猪的意思解释、骑猪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