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ɑ yɑ  ]
  • 一ㄚ 一ㄚ
  • KA KA
  • 拟声词
  • AA式

呀呀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张口貌。高耸貌;陡峭貌。象声词。形容笑声、哭声、鸟鸣声、小儿学语声等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张口貌。

唐 独孤及 《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》:“飢虎呀呀立当路,万夫震恐百兽怒。”
宋 欧阳修 《巩县初见黄河》诗:“呀呀怒口缺若门,日啖薪石万万计。”

⒉  高耸貌;陡峭貌。

唐 韩愈 《月蚀诗效玉川子作》诗:“东方青色龙,牙角何呀呀。”
宋 杨万里 《阻风泊锺家村》诗:“峭壁呀呀虎擘口,恶滩汹汹雷出吼。”

⒊  象声词。形容笑声、哭声、鸟鸣声、小儿学语声等。

唐 韩愈 《读东方朔杂事》诗:“王母 闻以笑,卫官助呀呀。”
元 刘秉忠 《蟾宫曲》:“金风颯颯,寒雁呀呀,促织叨叨。”
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一章:“孩子一岁了,呀呀学着话。”

呀呀(ya ya)同音词

  • 1、押牙[yā yá ]

    1.亦称"押衙"。 2.唐宋官名。管领仪仗侍卫。牙,后讹变为"衙"。 3.金代亦为天子仪仗侍卫头目。

  • 2、押衙[yā yá ]

    1.见"押牙"。 2.指古押衙。唐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。肯舍生救人,成人之美。见唐薛调《无双传》。后来多用作"侠义之士"的代称。 3.宋元时对吏目的尊称。

  • 3、丫丫[yā yā ]

    1.两髻分叉的形状。 2.指女孩。 3.象声词。

  • 4、压压[yā yā ]

    1.密集貌;盈满貌。

  • 5、鸦鸦[yā yā ]

    1.亦作"鸦鸦"。 2.象声词。 3.形容密集而呈黑色的东西。

  • 6、哑哑[yā yā ]

    1.笑声。

  • 7、牙牙[yá yá ]

    1.小儿学语声。 2.呲牙裂嘴貌。

  • 8、厓厓[yá yá ]

    1.骨头突露的样子。形容消瘦。

  • 9、崖崖[yá yá ]

    1.露齿貌。 2.瘦削露骨貌。

  • 10、睚睚[yá yá ]

    1.眼圈深陷貌。形容瘦甚。

呀呀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张口喘气。
  • 2、1.犹阔狭。
  • 3、1.高大貌。
  • 4、1.辽阔貌;空貌。 2.敞开。
  • 5、1.犹耸空,凌空。
  • 6、1.张大口。
  • 7、1.张口貌;张开貌。 2.深广貌。 3.开口笑貌。
  • 8、1.吞吐开合貌。
  • 9、1.张口出气貌。
  • 10、1.高旷貌。
  • 11、1.喧嚣。
  • 12、1.集体劳动歌呼声。
  • 13、1.张口貌。 2.高耸貌;陡峭貌。
  • 14、1.集体劳动时的呼应声。
  • 15、1.巍峨开阔貌。
  • 16、1.亦作"呀呀唔"。亦作"呀呀呜"。 2.叹词。表示惊异或不以为然。 3.叹词。表示不值一谈或不中用。
  • 17、1.见"呀呀呼"。
  • 18、1.见"呀呀呼"。
  • 19、呾哒1.亦作"呾达"。 2.语不正;多言貌。
  • 20、呾逹1.见"呾哒"。
  • 21、呾蜜1.西域古国名。即Tirmidh。公元前二世纪已有希腊人的砦堡,公元一至二世纪有贵霜王朝时期的遗物。古城西北角之Kara-Tepe有在岩石间开凿的佛教洞窟寺院。近年出土大量文物。
  • 22、輵螛1.见"輵辖"。
  • 23、輵轇1.广阔深远貌。
  • 24、輵辖1.亦作"輵磍"。亦作"輵螛"。 2.摇目吐舌貌。

呀呀的相关查询

呀呀的意思解释、呀呀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