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ɑ rán  ]
  • 一ㄚ ㄖㄢˊ
  • KA QD

呀然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张口貌;张开貌。

⒉  深广貌。

⒊  开口笑貌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张口貌;张开貌。

唐 孙樵 《书田将军边事》:“吾尝伺其来,朔风正严,缓步坦途,日次一舍,固已呀然汗矣。”
宋 王禹偁 《归云洞》诗:“碧洞何耽耽,呀然倚山根,朝云出如呕,暮云归如吞。”
明 宋濂 《<清啸后稿>序》:“穹亭邃馆必压以呀然之兽,鉅人元夫必冠以峨然之弁。”
清 曹寅 《江村杂咏·因是庵》:“呀然六窗开,独设八关浄。”

⒉  深广貌。

唐 韩愈 《燕喜亭记》:“出者突然成邱,陷者呀然成谷。”
明 高攀龙 《三时记》:“山下立石楚楚,或呀然而为谷,或隐然而为洞。”

⒊  开口笑貌。

唐 柳宗元 《东海若》:“东海若 呀然笑曰。”
集注引 童宗说 曰:“呀然,笑貌。”
唐 罗隐 《后雪赋》:“邹生 閲 相如 之词,呀然解颐曰:‘善则善矣,犹有所遗。’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吃惊的样子。

《浮生六记·卷二·闲情记趣》:「余年幼,方出神,不觉呀然惊恐。」

如:「他得知事件真相,不觉呀然一惊。」

⒉  门开、关的声音。

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二回:「里面琅琅的一阵响,两扇门早呀然而辟。」

如:「一阵风袭来,刚关上的门呀然而开。」

呀然(ya ran)同音词

  • 1、雅然[yǎ rán ]

    1.严正貌。 2.犹公然。

  • 2、哑然[yǎ rán ]

    1.笑声;笑貌。

  • 3、崖然[yá rán ]

    1.傲岸矜持貌。

  • 4、讶然[yà rán ]

    1. 惊奇诧异的样子。如:听到此话,他不觉讶然。

呀然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石灰石。
  • 2、1.犹然后。
  • 3、1.虽然。
  • 4、1.犹言主宰万物。
  • 5、1.见"然犀角"。
  • 6、1.许诺;信守诺言。
  • 7、1.许诺;信守诺言。
  • 8、1.谓半信半疑,犹豫不决。
  • 9、1.犹而已。
  • 10、1.亦作"?煴"。 2.谓用微火烘暖。
  • 11、1.赞同。
  • 12、1.连词。连接句子,表示连贯关系。犹言"如此,那么"或"那么"。
  • 13、1.泛指点燃火炬﹑灯烛之属。
  • 14、1.见"然否"。
  • 15、1.亦作"?赤"。 2.烧得通红。
  • 16、1.亦作"?除"。 2.烧毁。
  • 17、1.点灯。
  • 18、1.用艾灸头顶,以表示虔诚或祈福。多为佛教徒所用。
  • 19、连词。表示意思的转折:虽然多次受挫,然而他并不灰心|小草虽很娇嫩,然而生命力却很强。
  • 20、1.亦作"然不"。 2.是与非,是与不是。
  • 21、1.犹然(燃)脐。
  • 22、1.犹焚膏。烧油脂。
  • 23、1.中医针灸经络穴名之一。
  • 24、1.犹是故;因此。

呀然的相关查询

呀然的意思解释、呀然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