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[ rán chì ]
- ㄖㄢˊ ㄔˋ
- QD FO
然赤词语接龙
- 1、赤岸1.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。
2.传说中的地名。
3.山名。在江苏六合东南。
4.山名。在四川新都南。
5.古水泽名。在陕西大荔西南,今湮。
- 2、赤犮1.拔除,除去。
- 3、赤白1.红色与白色。
2.浅红色。
- 4、赤阪1.亦作"赤坂"。
2.西域地名。以酷热着称。
3.地名。在陕西省洋县东龙亭山。
- 5、赤坂1.见"赤阪"。
- 6、赤板1.即露板。不加缄封的奏章。
- 7、赤棒1.赤色的棒。古代大官出行,前导仪仗中兵器之一。
- 8、赤豹1.毛赤而有黑色斑纹的豹。
- 9、赤背1. 光背;光脊梁;裸露上体。
- 10、赤鼻1.古谓齄鼻,俗称酒渣鼻﹑酒糟鼻。症状为鼻准发红,久则呈紫黑色,甚者可延及鼻翼,皮肤变厚,鼻头增大,表面高低不平,状如赘疣。
- 11、赤壁1.山名。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。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,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江水三》:"江水左径百人山(今纱帽山)南,右径赤壁山北,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。"宋黄庭坚《次韵文潜》:"武昌赤壁吊周郎,寒溪西山?漫浪。"一说,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。
2.即赤鼻矶。
- 12、赤髀1.以赤色涂染股部。相传为古代南方蛮夷族的一种习俗。
- 13、赤鷩1.山鸡的一种。
- 14、赤鞭1.即赭鞭。
- 15、赤熛1."赤熛怒"的省称。南方之神,司夏。后亦以借指夏天,夏日。
- 16、赤拨1.骏马名。即叱拨。
- 17、赤亭1.古地名。唐时曾在西州(辖境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一带)置安西都护府。赤亭即在西州蒲昌(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)东北,唐政府于此设戍,名赤亭守捉,为赴安西必经之路。
2.古地名。在今浙江富春江边。
- 18、赤铜1.指纯铜。也称红铜﹑紫铜。
2.古代传说谓昆吾之山所出的铜,其色如火,质极坚,以铸刀剑,锋利无比。
- 19、赤统1.汉代儒者创为三统说,谓周朝以子月(农历十一月)为岁首,以赤色为上色,称赤统。
- 20、赤土1.红土。
2.犹赤地。
3.见"赤土国"。
- 21、赤兔1.亦作"赤菟"。骏马名。
2.泛指良马。
3.古代视为瑞征的红毛兔。
- 22、赤菟1.见"赤兔"。
- 23、赤丸1.红色弹丸。《汉书.尹赏传》:"长安中奸猾浸多,闾里少年群辈杀吏,受赇报仇,相与探丸为弹,得赤丸者斫武吏,得黑丸者斫文吏,白者主治丧。"后用为奸猾不法之典实。
2.借指盗贼。
3.汉代举行驱逐疫鬼仪式时所用。
- 24、赤网1.菟丝子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七.菟丝子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