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ēi fú  ]
  • ㄅㄟ ㄈㄨˊ
  • RTF WDY

卑伏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犹言低声下气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言低声下气。

元 马致远 《谢金吾》第四折:“我须是割不断的紧亲属,因此上熬一片痛苦心肠,忍一点悽惶眼泪,陪一句哀求言语,做杀卑伏。”

卑伏(bei fu)同音词

  • 1、北府[běi fǔ ]

    1.东晋建都建康(今江苏省南京市),军府设在建康之北的广陵(今江苏扬州市),故称军府曰北府。 2.北府兵的略称。 3.东晋时京口的别称。 4.契丹部落集团名称。唐末,契丹遥辇氏八部以迭剌部为核心的五部和以乙室部为核心的三部,分别组成两个部落集团,称"北府"﹑"南府"。

  • 2、北阜[běi fù ]

    1.北面的山岗。

  • 3、卑服[bēi fú ]

    1.使衣服粗劣,穿粗劣的衣服。《尚书.无逸》:"文王卑服,即康功田功。"孔传:"文王节俭,卑其衣服。"一说谓从事卑贱之事。参阅清弁庭《同文尚书.无逸之训》。 2.降服。 3.恭顺。 4.低微的职位。

  • 4、卑俯[bēi fǔ ]

    1.《左传.定公十五年》:"邾子执玉高,其容欲仰;公受玉卑,其容俯。子贡曰:'以礼观之,皆有死亡焉……高﹑仰﹐骄也;卑﹑俯,替也。'"后因以"卑俯"形容依附权贵,仰人鼻息。

  • 5、悲夫[bēi fū ]

    1.悲叹之词。夫,语助。

  • 6、被服[bèi fú ]

    被褥、毯子和服装(多指军用的):~厂。

  • 7、被俘[bèi fú ]

    1.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。如:被俘人员。

  • 8、被幞[bèi fú ]

    1.即行李卷。被服包。 2.单指被褥。

  • 9、碑趺[bēi fū ]

    1.碑座。

  • 10、背负[bēi fù ]

    ①用脊背驮:~着衣包。 ②担负:~重任ㄧ~着人民的希望。

卑伏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谓埋伏武士或军队。
  • 2、1.以剑自刎。
  • 3、1.犹言殉节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。
  • 4、1.下棋时失败的一方表示服输。
  • 5、1.埋伏的军队。
  • 6、1.暗藏的仇敌。
  • 7、1.亦作"伏臈"。 2.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。"伏"在夏季伏日,"腊"在农历十二月。 3.指伏祭和腊祭之日,或泛指节日。 4.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。
  • 8、1.见"伏腊"。
  • 9、1.自认年老精力衰退。 2.旧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,名伏老。
  • 10、1.犹言陪礼。
  • 11、1.见"伏枥"。
  • 12、1.尚未开发的物资﹑财源。
  • 13、1.亦作"伏历"。 2.马伏在槽上。指受人驯养。 3.喻指养育。 4.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。 5.三国魏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"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"后用为壮志未酬,蛰居待时的典故。
  • 14、1.唐户部侍郎萧炅曾将"伏腊"误读为"伏猎"。后因以"伏猎"为大臣不学无文之典实。 2.见"伏猎侍郎"。
  • 15、1.亦作"伏苓"。即茯苓。菌类植物名。寄生于山林松根,状如块球。中医用以入药。 2.彗星的一种。
  • 16、1.见"伏灵"。
  • 17、1.潜藏在地下的水流,地下河流。 2.指水在地下流动。 3.比喻暗中流布。
  • 18、1.潜伏着的龙。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。 2.指灶神。 3.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。
  • 19、1.暗道,隐秘的通路。
  • 20、1.三国魏邓艾的别号。
  • 21、1.沦落。
  • 22、1.埋伏。
  • 23、1.指文章中前后照应的线索。 2.中医学名词。脉象之一。其脉搏隐伏,重按推筋着骨始得,甚则伏而不见。常见于邪闭﹑厥证及剧痛。
  • 24、1.《易.同人》:"九三,伏戎于莽。"莽,丛生的草木。后以"伏莽"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。亦指潜藏的寇盗。

卑伏的相关查询

卑伏的意思解释、卑伏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