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fú mǎnɡ  ]
  • ㄈㄨˊ ㄇㄤˇ
  • WDY ADA

伏莽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《易·同人》:“九三,伏戎于莽。”莽,丛生的草木。后以“伏莽”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。亦指潜藏的寇盗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莽,丛生的草木。后以“伏莽”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。亦指潜藏的寇盗。

《易·同人》:“九三,伏戎于莽。”
唐 李德裕 《授王元逵平章事制》:“始擒伏莽之戎,遽拔升天之险。”
清 黄宗羲 《阎公神道碑铭》:“伏莽一发,必不可支。”
孙中山 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方今伏莽时闻,灾荒频见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本为军队藏匿草丛中,后世用以指隐伏的盗匪。

《旧唐书·卷一·高祖本纪·史臣曰》:「由是攫金有耻,伏莽知非。」

盗匪

伏莽(fu mang)同音词

  • 1、负芒[fù mánɡ ]

    1.背负芒刺。语出《汉书.霍光传》:"宣帝始立,谒见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,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背。"后以"负芒"喻局促不安。多指大臣权重,皇帝惮惧之甚。

伏莽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辽阔无际。 2.迂阔;迂远不切实际。 3.激荡;震撼。
  • 2、1.强抢。
  • 3、1.粗鲁冒失的男子。
  • 4、1.水广大貌。
  • 5、1.虚诞。
  • 6、1.粗疏;马虎。 2.模糊不明。
  • 7、1.草率;马虎。
  • 8、1.犹茫茫。
  • 9、①草木茂盛的样子:草木莽莽。 ②茫无际涯的样子:莽莽万重山。
  • 10、1.高低不平貌。
  • 11、1.深远;高远。 2.犹迷茫。
  • 12、1.邈远貌。
  • 13、1.草木茂盛貌。 2.广大貌;众多貌。 3.犹猛然。
  • 14、1.满族歌舞名。
  • 15、1.乱钻门路。
  • 16、1.辽阔广远貌。
  • 17、1.辽阔广远貌。
  • 18、草木茂盛的原野:千里莽原。
  • 19、1.卤莽。 2.形容声音﹑气力粗壮有力。
  • 20、粗疏冒失:行为莽撞|莽撞的冒失鬼。
  • 21、①空旷无边的样子:莽苍大地|莽苍郊野。 ②原野:目穷莽苍。
  • 22、1.植物名。一种有毒植物。又称水莽草。
  • 23、1.广阔貌。
  • 24、荡荡1.辽阔旷远貌。

伏莽的相关查询

伏莽的意思解释、伏莽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