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pínɡ yǔ  ]
  • ㄆ一ㄥˊ ㄩˇ
  • GUF YGK

平语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不相对偶的语句。

⒉  犹句末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不相对偶的语句。

宋 岳珂 《桯史·汤岐公罢相》:“洪文安 遵 在翰林苑当直,例作平语,諫官随而击之。”

⒉  犹句末。

宋 胡仔 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香山居士》引《蔡宽夫诗话》:“楚 人发语之辞曰羌、曰蹇;平语之词曰些,一经 屈 宋 采用,后世遂为佳句。”

平语(ping yu)同音词

  • 1、萍寓[pínɡ yù ]

    1.犹萍寄。

  • 2、凭愚[pínɡ yú ]

    1.守愚。

  • 3、屏语[pínɡ yǔ ]

    1.谓避人密语。

  • 4、屏阈[pínɡ yù ]

    1.犹门户。比喻奥秘之处。

  • 5、平余[pínɡ yú ]

    1.清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。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,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。清初各省解缴户部税银,每一千两随解平馀银二十五两,称随平陋规。其后,户部与地方官吏协议共同分肥,解部减一半,馀归地方。乾隆元年,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,称"养廉"。乾隆二年,四川省在火耗羡馀外,每银百两提解六钱,名平馀,充各衙门使用。有的地方官吏收税时加重戥子称银,所得溢额银两亦名平馀。

  • 6、平愉[pínɡ yú ]

    1.平和愉悦。

  • 7、平狱[pínɡ yù ]

    1.谓公正判案。

  • 8、平裕[pínɡ yù ]

    1.平安充裕。

  • 9、平愈[pínɡ yù ]

    1.平复痊愈。

  • 10、评语[pínɡ yǔ ]

    1.评论的话。

平语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言谈议论。
  • 2、1.指口头或书面语言所包含的意义。
  • 3、1.说话的口音。 2.读书或说话的声音。
  • 4、1.笑语。 2.鸣叫。 3.句句。
  • 5、1.指太平天国后期特爵诸王嗣君以外各子所出的文告。
  • 6、1.语词的声音和意义的起源。
  • 7、1. 常言道。如:语云:仁者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动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——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。
  • 8、1.语言学上指比语族小的语言系属。详"语系"。
  • 9、1.语言的情致。
  • 10、1.语言按语音﹑词汇和语法特征﹑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种类。
  • 11、1.即助词。语言中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。
  • 12、1.语音转变。
  • 13、1.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系小比语支大的语言系属。如印欧语系可以分成印度﹑伊朗﹑斯拉夫﹑日耳曼﹑罗马等语族。
  • 14、1.语病。
  • 15、1.话别。
  • 16、1.谈论冰。寓见识为时地所限意。语本《庄子.秋水》﹕"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﹐拘于虚也﹔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﹐笃于时也。"
  • 17、1.话柄﹐谈笑资料。
  • 18、1.措辞的失当。
  • 19、1.谓谈说平常的事物。
  • 20、1.预言。
  • 21、①语言中的词、词组等成分。 ②文言虚字:字之为语词者,则无义可言。
  • 22、1.诉讼之辞。 2.文言虚字。
  • 23、1.交谈之间。 2.说话的层次。
  • 24、1.即语法。 2.典故之一类。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。相对于"事典"而言。参见"事典"。

平语的相关查询

平语的意思解释、平语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