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ǔ yīn  ]
  • ㄩˇ 一ㄣ
  • YGK UJF
  • 名词

语音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语言的声音;说话时发出的声音。

speech sounds; pronounciation;

引证解释

⒈  说话的口音。

《南史·胡谐之传》:“帝( 齐武帝 )问曰:‘卿家人语音已正未?’ 谐之 答曰:‘宫人少,臣家人多,非唯不能得正音,遂使宫人顿成傒语。’帝大笑。”
《古今小说·汪信之一死救全家》:“一日太上游湖,泊船 苏隄 之下,闻得有 东京 人语音。”

⒉  读书或说话的声音。

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九:“因诵 子张 《问达》一章,语音琅然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八一回:“只听一个説道:‘看他洑上来不洑上来。’好似 李纹 的语音。”
朱自清 《航船中的文明》:“我知道她‘来了’,是在听到她尖锐的语音的时候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说话的声音。

如:「语音清晰」。

⒉  字在口语中所念的音。相对于读音而言。如「百姓」的读音为ㄅㄛˊ ㄒㄧㄥˋ,语音为ㄅㄞˇ ㄒㄧㄥˋ。

语音(yu yin)同音词

  • 1、余阴[yú yīn ]

    1.大的树阴或被其他物体遮住阳光所成的阴影。 2.残存的阴气﹑寒气。

  • 2、余荫[yú yīn ]

    ①广大的树阴:桑竹垂余荫。 ②留给子孙的德泽:承余荫|先世余荫。

  • 3、余音[yú yīn ]

    1.声音不绝。形容歌唱或演奏十分动听感人。 2.不绝之音,感人至深之音。 3.指尾音。

  • 4、余印[yú yìn ]

    1.古代州官用于封缄信函﹑畜产烙印等专项事务的戳记。因非正式官印,故称。

  • 5、余胤[yú yìn ]

    1.后裔。

  • 6、愉殷[yú yīn ]

    1.谓快乐于兴盛之时。

  • 7、愚嚚[yú yín ]

    1.愚蠢顽劣。

  • 8、芋尹[yù yǐn ]

    1.春秋时楚国官名。

  • 9、郁阴[yù yīn ]

    1.浓阴。

  • 10、郁堙[yù yīn ]

    1.犹郁塞。 2.湮灭。

语音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 对前后相邻的一个元音的读音的影响。
  • 2、1.语音学上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,如国际音标。
  • 3、1.即声波。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。 2.指声响。
  • 4、1.表现诗歌节奏的音组。也称顿。
  • 5、1.用钢材制成的发声仪器。形状像叉子,用小木槌敲打发出声音。音叉的长短厚薄不同,能产生各种音高的声音,可以用来调整乐器和帮助歌唱者定出音高。
  • 6、声音尘埃。比喻信息或踪迹:音尘悄然|咸阳古道音尘绝。
  • 7、1.音乐术语。指两音间的距离,亦即两音在高度上的差异。
  • 8、1.犹音信。 2.犹言语。
  • 9、1.言谈;辞令。 2.文词。 3.音调歌词。
  • 10、1.录音磁带。
  • 11、1.发声说话﹑吟诵诗文时的腔调。 2.指乐曲的旋律。泛指乐声。
  • 12、1.汉字字音的读法。 2.日文中汉字的一种读法,用汉字原来的音读汉字。因汉字词语传入日本的时间和来源不同,有"吴音"﹑"汉音"等分别。
  • 13、音乐术语。乐谱中用以表示音的长度的符号。常用的有全音符、二分音符、四分音符、八分音符、十六分音符、三十二分音符六种。音符由符头、符干、符尾构成。成组的带符尾的音符,可用横线代替个别的符尾,如以b16a代替b16bb16db16d,以b16e代替b16db16db16db16d等。音符后加附点的称“附点音符”,其时值较原音符增长二分之一,如b16c等于b16f+b171的时值,b172等于b171+b16b的时值。
  • 14、1.声音的高低。由音波振动的频率来决定。频率高则音高;低则音低。音高是构成语音的要素之一。汉语里音高变化有区别词义的作用,如"妈"﹑"麻"﹑"马"﹑"骂"四个字的声调不同,即音高的不同。 2.音乐声学术语。指听觉赖以分辨乐音高低的特性。
  • 15、1.指诗歌的格律。
  • 16、1.乐官。
  • 17、1.诗文;书信。
  • 18、1.音信;消息。
  • 19、1.反切的一种。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,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声调及韵母相同。也称"音和切"。
  • 20、1.犹美名。 2.指人的音容仪态。
  • 21、1.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。亦指琴或乐曲。 2.美音;德音。 3.指音容。 4.犹音讯;书信。
  • 22、1.对来信的敬称。
  • 23、1. 五线谱的音阶。
  • 24、1.见"音技"。

语音的相关查询

语音的意思解释、语音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