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ǔ yǔ  ]
  • ㄩˇ ㄩˇ
  • YGK YGK
  • AA式

语语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笑语。

⒉  鸣叫。

⒊  句句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笑语。参见“言言”。

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于时言言,于时语语。”
旧说,论难,谈论。 毛 传:“论难曰语。”
郑玄 笺:“语其所当语。”
唐 王维 《为干和尚进<注仁王经>表》:“老僧空空,復何语语。”
清 龚自珍 《怀我生之先箴》:“吾末从而游,吾恍惚与言言,与语语。”

⒉  鸣叫。

元 范梈 《社前七日作》诗:“沉沉鶯待木,语语燕归梁。”
林学衡 《次韵和程凤笙<春怀>》之一:“彩蝶双双应解意,黄鸝语语似谈禪。”

⒊  句句。

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杜甫》:“观 李 杜 二公,崎嶇板荡之际,语语王霸,褒贬得失。”
明 陆时雍 《诗镜总论》:“何逊 诗,语语实际,了无滞色。”
王国维 《人间词话》四十:“语语都在目前,便是不隔。”

语语(yu yu)同音词

  • 1、纡余[yū yú ]

    1.迂回曲折。 2.形容人有才气从容不迫。 3.谓歌曲文章曲折有致。

  • 2、纡郁[yū yù ]

    1.抑郁,郁积。 2.曲深貌。

  • 3、与与[yǔ yǔ ]

    1.繁盛貌。 2.威仪合度貌。 3.犹豫不决貌。

  • 4、伛伛[yǔ yǔ ]

    1.背曲貌。

  • 5、余语[yú yǔ ]

    1.多馀的话。指没有意义的话。 2.未尽之语。

  • 6、余郁[yú yù ]

    1.残存的郁蒸之气。

  • 7、余裕[yú yù ]

    1.宽绰有馀;宽裕。多用于说明时间充分,精力充沛,生活富裕。亦用以表示应对从容﹑胸怀宽广。

  • 8、嵎嵎[yú yú ]

    1.山高貌。

  • 9、愉娱[yú yú ]

    1.娱乐。

  • 10、愉愉[yú yú ]

    1.和顺貌;和悦貌。 2.心情舒畅。

语语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言谈议论。
  • 2、1.指口头或书面语言所包含的意义。
  • 3、1.说话的口音。 2.读书或说话的声音。
  • 4、1.笑语。 2.鸣叫。 3.句句。
  • 5、1.指太平天国后期特爵诸王嗣君以外各子所出的文告。
  • 6、1.语词的声音和意义的起源。
  • 7、1. 常言道。如:语云:仁者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动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——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。
  • 8、1.语言学上指比语族小的语言系属。详"语系"。
  • 9、1.语言的情致。
  • 10、1.语言按语音﹑词汇和语法特征﹑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种类。
  • 11、1.即助词。语言中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。
  • 12、1.语音转变。
  • 13、1.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系小比语支大的语言系属。如印欧语系可以分成印度﹑伊朗﹑斯拉夫﹑日耳曼﹑罗马等语族。
  • 14、1.语病。
  • 15、1.话别。
  • 16、1.谈论冰。寓见识为时地所限意。语本《庄子.秋水》﹕"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﹐拘于虚也﹔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﹐笃于时也。"
  • 17、1.话柄﹐谈笑资料。
  • 18、1.措辞的失当。
  • 19、1.谓谈说平常的事物。
  • 20、1.预言。
  • 21、①语言中的词、词组等成分。 ②文言虚字:字之为语词者,则无义可言。
  • 22、1.诉讼之辞。 2.文言虚字。
  • 23、1.交谈之间。 2.说话的层次。
  • 24、1.即语法。 2.典故之一类。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。相对于"事典"而言。参见"事典"。

语语的相关查询

语语的意思解释、语语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