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即助词。语言中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。
引《礼记·檀弓上》“何居,我未之前闻也” 汉 郑玄 注:“居读为 姬 姓之 姬,齐 鲁 之间语助也。”宋 文莹 《湘山野录》卷中:“上指门额问 普(赵普 )曰:‘何不秪书“朱雀门”,须著“之”字安用?’ 普 对曰:‘语助。’ 太祖 大笑曰:‘之乎者也,助得甚事。’” 郭沫若 《断断集·屈原时代》:“凡用‘焉哉乎也’为语助的这种文体,在现今看来虽然是文言,而在 春秋、战国 时却是白话。”
1.犹赞助。
1.管理澡堂的人。
1.安置。《公羊传.哀公六年》:"景公死而舍立,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。"何休注:"于诸,置也,齐人语也。"一说"诸"语中助词,见刘淇《助字辨略》卷一。
1.愚昧的君主。
1.事先洞察。
1.预先祝贺。
1.讼案的当事人。 2.主管监狱的人。
1.剩馀的丹朱。比喻赤诚之心。
1.留下的足迹。比喻先人制订的法规。
1.馀积。
语助的意思解释、语助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