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xù yǔ  ]
  • ㄒㄨˋ ㄩˇ
  • VKX YGK
  • 名词动词

絮语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连续不断地说话。

incessantly chatter;

引证解释

⒈  连绵不断地低声说话。

明 王錂 《春芜记·邂逅》:“听花前絮语情无已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口技》:“三人絮语间杂,刺刺不休。”
骆宾基 《庄户人家的孩子》一:“湖水寂寞地絮语, 东山 传来声声狼嚎。”

⒉  唠叨的话。
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周克昌》:“母不能忍,朝夕多絮语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连绵不绝的轻声细语。

如:「晚风穿过树梢,窸窸窣窣的,像是枕边絮语。」

絮语(xu yu)同音词

  • 1、蓲蘛[xū yú ]

    1.花开茂盛貌。

  • 2、绪余[xù yú ]

    1.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。借指事物之残余或主体之外所剩余者。 2.后代。

  • 3、喣愉[xù yú ]

    1.和悦。

  • 4、喣妪[xù yù ]

    1.谓生养抚育。

  • 5、喣谕[xù yù ]

    1.和婉晓告。

  • 6、昫妪[xù yù ]

    1.抚育生养。

  • 7、胥余[xū yú ]

    1.村落的角隅。 2.亦作"胥邪"。椰子树的别名。 3.人名。一说箕子之名﹐一说比干之名。

  • 8、胥宇[xū yǔ ]

    1.察看可筑房屋的地基和方向。犹相宅。 2.指看守房屋。

  • 9、呴俞[xǔ yú ]

    1.亦作"呴谕"。亦作"呴喻"。 2.化育爱抚。 3.和悦温顺貌。

  • 10、呴愉[xǔ yú ]

    1.同"呴俞"。

絮语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言谈议论。
  • 2、1.指口头或书面语言所包含的意义。
  • 3、1.说话的口音。 2.读书或说话的声音。
  • 4、1.笑语。 2.鸣叫。 3.句句。
  • 5、1.指太平天国后期特爵诸王嗣君以外各子所出的文告。
  • 6、1.语词的声音和意义的起源。
  • 7、1. 常言道。如:语云:仁者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动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——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。
  • 8、1.语言学上指比语族小的语言系属。详"语系"。
  • 9、1.语言的情致。
  • 10、1.语言按语音﹑词汇和语法特征﹑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种类。
  • 11、1.即助词。语言中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。
  • 12、1.语音转变。
  • 13、1.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系小比语支大的语言系属。如印欧语系可以分成印度﹑伊朗﹑斯拉夫﹑日耳曼﹑罗马等语族。
  • 14、1.语病。
  • 15、1.话别。
  • 16、1.谈论冰。寓见识为时地所限意。语本《庄子.秋水》﹕"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﹐拘于虚也﹔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﹐笃于时也。"
  • 17、1.话柄﹐谈笑资料。
  • 18、1.措辞的失当。
  • 19、1.谓谈说平常的事物。
  • 20、1.预言。
  • 21、①语言中的词、词组等成分。 ②文言虚字:字之为语词者,则无义可言。
  • 22、1.诉讼之辞。 2.文言虚字。
  • 23、1.交谈之间。 2.说话的层次。
  • 24、1.即语法。 2.典故之一类。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。相对于"事典"而言。参见"事典"。

絮语的相关查询

絮语的意思解释、絮语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