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zì tiě  ]
  • ㄗˋ ㄊ一ㄝˋ
  • PB MHHK

字帖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。

copybook; rubbings from calligrapher's incriptions;

引证解释

⒈  写着简单话语的纸条,多为通知、启事之类。

《红楼梦》第二二回:“袭人 笑道:‘姑娘请站着,有一个字帖儿,瞧瞧写的是甚么话。’”
《恨海》第六回:“仍旧写几个字帖儿,在码头上要路贴下,説明我们已经南下。”
洪深 《申屠氏》第六本:“(放大)押司解包,见里面全是银子,夹有字帖。(加圈)上写‘事不宜迟’。”

⒉  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,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、木刻印本或影印本。

冰心 《斯人独憔悴》:“每天临几张字帖,读几遍 唐 诗,自己在小院子里,浇花种竹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记有文字的便条、简帖。

《恨海·第六回》:「仍旧写几个字帖儿,在码头上要路贴下,说明我们已经南下。」

⒈  学习书法所用的临摹范本。

如:「选用字帖是练习书法的第一步工作。」

英语翻译

copybook (for calligraphy)​

德语翻译

modèle d'écriture

法语翻译

Schönschreibheft, Schreibheft (S)​

字帖(zi tie)同音词

  • 1、资帖[zī tiē ]

    1.记载资历的证件。

字帖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,作为敕命批发,称"帖敕"。
  • 2、1.耳朵下垂,驯服的样子。 2.贴近耳边。
  • 3、1.行文发送。
  • 4、1.贴地而伏。 2.折服;顺从不反抗。
  • 5、1.顺从。
  • 6、1.贴黄。唐时敕书用黄纸,凡有更改的地方,仍以黄纸贴之,谓之帖黄。后世上奏状札子,摘举要旨,写在另外的纸上,贴附于后,亦称"帖黄"。
  • 7、1.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。
  • 8、1.唐制,明经科以帖经试士。把经文贴去若干字,令应试者对答。后考生因帖经难记,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,便于记诵应时,称"帖括"。 2.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。 3.泛指科举应试文章。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。
  • 9、1.帖附前例。谓依前例量刑。
  • 10、1.犹帖经。
  • 11、1.贴身于马上。谓跨骑不施鞍鞯之马。
  • 12、1.以帖经试士。
  • 13、1.犹帖字。
  • 14、1.安宁;安定。
  • 15、1.形容帖伏收敛之貌。 2.安稳貌。 3.逼近﹑贴近貌。 4.温顺;服帖。 5.平淡无奇。
  • 16、1.差役。旧时供官府差遣的人。
  • 17、1.静止不动貌;安稳。 2.指平安稳当。 3.平静。 4.妥帖,合适妥当。
  • 18、1.犹帖经。
  • 19、1.驯服;平服。 2.安息,安宁。 3.补贴利息。
  • 20、1.贴卧席上。喻安稳。
  • 21、1.拘束不展貌。
  • 22、1.清时衙门中抄写小吏。
  • 23、①研究、考证法帖的源流、摹刻优劣、拓本先后以及书迹真伪和文字内容的学问。 ②崇尚法帖的书法派别。与“碑学”相对。即推崇魏晋唐宋各书法名家书风体系的学派。碑学兴起后,有人称碑学为北派,帖学为南派。
  • 24、1.兼职。

字帖的相关查询

字帖的意思解释、字帖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