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tiē xí  ]
  • ㄊ一ㄝ ㄒ一ˊ
  • MHHK OA

帖席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贴卧席上。喻安稳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贴卧席上。喻安稳。

明 张居正 《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言致理安民》:“隆庆 间,仕路稍清,民始帖席。”
《明史·熊廷弼传》:“廷臣咸谓 辽 必亡,而今且地方安堵,举朝帖席,此非不操练不部署者所能致也。”
清 钱谦益 《临安王君墓表》:“在諫垣五年,朝右皆不能帖席,而君之祸遂不可解矣。”

帖席(tie xi)同音词

  • 1、惵息[tiē xī ]

    1.谓因恐惧而屏息。

  • 2、铁犀[tiě xī ]

    1.铁铸的犀牛。古代传说犀角可避水﹐因铸铁犀置江河边﹐以镇水患。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曾铸石犀以厌水精。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九○引《蜀王本纪》。

  • 3、铁锡[tiě xī ]

    1.铁和锡。 2.唐代一种劣质钱币。以铁和锡熔铸而成。 3.指锡杖。

  • 4、铁铣[tiě xǐ ]

    1.铁锨。

  • 5、贴息[tiē xī ]

    1.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。亦指用期票调换现款时所付出的利息。

  • 6、贴席[tiē xí ]

    1.安卧于席。喻安稳。

  • 7、帖息[tiē xī ]

    1.驯服;平服。 2.安息,安宁。 3.补贴利息。

帖席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以苇席或高粱篾席缝制成的包。
  • 2、1.谓为宾客设置席位。 2.筵席上的宾客。
  • 3、1.可以编席或鞋等生活用品的草。
  • 4、1.凭借恩宠。
  • 5、1.座位的次序。 2.坐间,坐席之上。
  • 6、1.谓以毯铺路。
  • 7、原指席子铺在地上供坐卧。后泛指在地上坐卧:席地依墙而坐。
  • 8、1.坐席的首位。
  • 9、1.船帆。
  • 10、1.即席门。喻家贫。
  • 11、1.谓饮食丰盛,生活阔绰。
  • 12、1.坐席与障雨用的盖。《礼记.曲礼下》:"策﹑几杖﹑席盖﹑重素﹑袗絺绤,不入公门。"孙希旦集解:"席,坐席也。朝内卿大夫视事之室,盖有君所常设之席,故不可持席以入,嫌其自表异也。盖以御雨,亦以表尊,朝位在庭,雨则废持盖,嫌其表尊也。"一说谓丧车盖。参阅《礼记.曲礼下》郑玄注。
  • 13、1.亦作"席藁"。 2.以稿荐为坐席。古时臣下表示请罪的一种方式。亦用作居丧的礼节。 3.指贫家的坐卧之具。
  • 14、1.席藁。藁,指用禾秆编成的席子。坐卧藁上是古人请罪的一种方式,因以指请罪。
  • 15、1.见"席槀"。
  • 16、1.以草席临时搭造的号房。
  • 17、1.犹蓬户。指贫寒之家。
  • 18、1.塞北牧草名。亦称塞芦,可饲马。
  • 19、1.席子和草荐。亦泛指铺垫物。
  • 20、1.凭借;倚仗。
  • 21、1.唐人宴饮时以一人为录事,执行酒令,称席纠,亦称酒纠。
  • 22、1.铺垫用具。
  • 23、像卷席子样收刮个精光:将财物席卷而去|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。
  • 24、1.古帽名。以藤席为骨架,形似毡笠,四缘垂下,可蔽日遮颜。

帖席的相关查询

帖席的意思解释、帖席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