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铁和锡。
⒉ 唐代一种劣质钱币。以铁和锡熔铸而成。
⒊ 指锡杖。
引《宋史·职官志五》:“﹝军器监﹞作坊物料库,掌收铁锡、羽箭、油漆之属。”
⒉ 唐 代一种劣质钱币。以铁和锡熔铸而成。
引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又降敕非铁锡、铜荡、穿穴者,并许行用。”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假託官钱,将入京私用。京城钱日加碎恶,鹅眼、铁锡、古文、綖环之类,每贯重不过三四斤。”
⒊ 指锡杖。参见“锡杖”。
引唐 贾岛 《赠僧》诗:“铁锡挂临海,石楼闻异香。”五代 齐己 《渚宫自勉》诗之一:“必谢金臺去,还携铁锡将。”
1.谓因恐惧而屏息。
1.铁铸的犀牛。古代传说犀角可避水﹐因铸铁犀置江河边﹐以镇水患。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曾铸石犀以厌水精。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九○引《蜀王本纪》。
1.铁锨。
1.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。亦指用期票调换现款时所付出的利息。
1.安卧于席。喻安稳。
1.驯服;平服。 2.安息,安宁。 3.补贴利息。
1.贴卧席上。喻安稳。
铁锡的意思解释、铁锡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