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jiǎn tiē  ]
  • ㄐ一ㄢˇ ㄊ一ㄝˇ
  • SL MHHK
  • 名词

柬帖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泛指信札、请帖等。

card;

引证解释

⒈  泛指信札、帖子等。

《京本通俗小说·菩萨蛮》:“小僧心病发了,去不得。有一柬帖,与我呈上恩王。”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一个后生像个远方来的走到面前,对着 陆氏 叩了一头,口称道:‘ 郑官人 有书拜上娘子。’递过一封柬帖来。”
《花月痕》第十三回:“荷生 将柬帖儿递给 青萍,説道:‘送到 愉园,就回来罢。’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书信的泛称。也作「简帖」、「简子」。
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三六》:「平常中表兄妹柬帖往来契蜜则有之,何曾有私逃之约?」

⒉  婚丧喜庆及平常应酬用的通知文帖。

柬帖(jian tie)同音词

  • 1、缄帖[jiān tiē ]

    1.简帖。

  • 2、减铁[jiǎn tiě ]

    1.成色不足的铁。

  • 3、剪贴[jiǎn tiē ]

    ①把资料从书报上剪下来,贴在卡片或本子上。 ②一种手工工艺,用彩色纸等剪成人或东西的形象,贴在纸或别的东西上。

  • 4、剪帖[jiǎn tiē ]

    1.见"剪贴"。

  • 5、简帖[jiǎn tiē ]

    1.书柬。

  • 6、监帖[jiān tiē ]

    1.狱吏监视下狱大臣并向上密报其言语举动之称。

柬帖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,作为敕命批发,称"帖敕"。
  • 2、1.耳朵下垂,驯服的样子。 2.贴近耳边。
  • 3、1.行文发送。
  • 4、1.贴地而伏。 2.折服;顺从不反抗。
  • 5、1.顺从。
  • 6、1.贴黄。唐时敕书用黄纸,凡有更改的地方,仍以黄纸贴之,谓之帖黄。后世上奏状札子,摘举要旨,写在另外的纸上,贴附于后,亦称"帖黄"。
  • 7、1.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。
  • 8、1.唐制,明经科以帖经试士。把经文贴去若干字,令应试者对答。后考生因帖经难记,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,便于记诵应时,称"帖括"。 2.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。 3.泛指科举应试文章。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。
  • 9、1.帖附前例。谓依前例量刑。
  • 10、1.犹帖经。
  • 11、1.贴身于马上。谓跨骑不施鞍鞯之马。
  • 12、1.以帖经试士。
  • 13、1.犹帖字。
  • 14、1.安宁;安定。
  • 15、1.形容帖伏收敛之貌。 2.安稳貌。 3.逼近﹑贴近貌。 4.温顺;服帖。 5.平淡无奇。
  • 16、1.差役。旧时供官府差遣的人。
  • 17、1.静止不动貌;安稳。 2.指平安稳当。 3.平静。 4.妥帖,合适妥当。
  • 18、1.犹帖经。
  • 19、1.驯服;平服。 2.安息,安宁。 3.补贴利息。
  • 20、1.贴卧席上。喻安稳。
  • 21、1.拘束不展貌。
  • 22、1.清时衙门中抄写小吏。
  • 23、①研究、考证法帖的源流、摹刻优劣、拓本先后以及书迹真伪和文字内容的学问。 ②崇尚法帖的书法派别。与“碑学”相对。即推崇魏晋唐宋各书法名家书风体系的学派。碑学兴起后,有人称碑学为北派,帖学为南派。
  • 24、1.兼职。

柬帖的相关查询

柬帖的意思解释、柬帖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