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zì mínɡ  ]
  • ㄗˋ ㄇ一ㄥˊ
  • THD QK

自名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自称;自命。

⒉  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。

⒊  自通名姓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自称;自命。

宋 苏轼 《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》:“诗人如布穀,聒聒常自名。”
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六:“京师沟渠极深广,亡命多匿其中,自名为‘无忧洞’。”
《金史·陈规传》:“南渡后,諫官称 许古、陈规,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,尤见重云。”
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做“杂文”也不易》:“虽然自名为‘文艺独白’,但照 林先生 的看法来判断,‘散文非散文,小品非小品’,其实也正是‘杂文’。”

⒉  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。

《南史·文学传·吴均》:“先是, 均 将著史以自名,欲撰《齐书》,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。”
唐 韩愈 《张中丞传后序》:“翰 以文章自名,为此传颇详。”
金 王若虚 《诗话》:“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,然往往持论太高。”

⒊  自通名姓。

《后汉书·赵孝传》:“孝 既至,不自名,长不肯内。”

自名(zi ming)同音词

  • 1、齐明[zī mínɡ ]

    1.整齐而严明。

  • 2、资名[zī mínɡ ]

    1.资历和名望。 2.借以为名。

  • 3、资命[zī mìnɡ ]

    1.赖以活命。

  • 4、咨命[zī mìnɡ ]

    1.《尚书》记尧舜任命或询问臣工,句首多冠以"咨",故后世以"咨命"指天子之命。

  • 5、子明[zǐ mínɡ ]

    1.桑树的别名。传说三国吴孙权时,永康县有人入山,遇一大龟,即束之而归。"夜泊越里,缆舟于大桑树。宵中,树忽呼龟曰:'劳乎元绪,奚事尔耶?'龟曰:'我被拘系,方见烹臛,虽然尽南山之樵,不能溃我。'树曰:'诸葛元逊博识,必致相苦,令求如我之徒,计从安得?'龟曰:'子明无多辞,祸将及尔。'树寂而止。"见南朝宋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。 2.传说中的仙人。陵阳子明好钓鱼,于旋溪钓得白龙,拜而放之。后得白鱼,腹中有书,教以服食之法。子明食之而成仙。见汉刘向《列仙传.陵阳子明》。 3.水银的别名。

  • 6、自明[zì mínɡ ]

    1.自我表白。 2.自然明白。

  • 7、自鸣[zì mínɡ ]

    1.自我表白;自我显示。

  • 8、自命[zì mìnɡ ]

    1.自许;自己认为。 2.犹自名。

  • 9、紫冥[zǐ mínɡ ]

    1.天空。

自名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有名望的贵族或达官。 2.泛指有能耐或有名的人。
  • 2、1.姓名与籍贯。
  • 3、有名而珍贵:名贵花卉|那茶盅也是均窑的,名贵得很。
  • 4、1.大的河流。
  • 5、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时间、方位等的词。多数汉语名词有同数词、量词组合的功能,而一般不同副词组合,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  • 6、1.根据一定标准排列的姓名或名称的次序。
  • 7、名帖;名片:投了名刺进去,却被告知大人休息不见客。
  • 8、1.有名望的贤达。
  • 9、1.巧妙的回答。
  • 10、1.记录人名的单子。
  • 11、1.名望与德行。 2.指有名望德行的人。
  • 12、1.名胜之地。 2.名声与地位。
  • 13、1.高第。 2.科举考试中式的名次。
  • 14、1.名册。
  • 15、1.著名的城市。 2.著名的都城。
  • 16、1.犹名目。 2.有名号的匾额。 3.人员的数额。 4.指额定的人员。
  • 17、1.名门豪族。
  • 18、1.名分与法律。 2.名家与法家。 3.很有效的方法。
  • 19、1.指地方重镇。
  • 20、1.著名的药方。
  • 21、1.名位与身分。 2.犹名义。
  • 22、名位;身分:这是各人的名分所应有的,也是无可争议的。
  • 23、1.谓人父有盛名。
  • 24、1.崇高的声誉;名声显着。

自名的相关查询

自名的意思解释、自名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