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ɡěnɡ yì  ]
  • ㄍㄥˇ 一ˋ
  • SGJR YYR

梗议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持反对意见。

⒉  指反对的意见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持反对意见。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三年》:“今主上当极,太母垂帘,将復见太平,天下咸以为是。如 张侍郎 处侍从,尝建立,何事而敢梗议?”
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乙部第二章:“如 美国 初立宪法联合大政府之时,诸州尚多梗议,难於施行。”

⒉  指反对的意见。

郭孝成 《福建光复记》:“难免无一二无识之徒,横生梗议,遂特行文佈告,俾得速行反正。”

梗议(geng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鲠议[ɡěnɡ yì ]

    1.刚直的议论。

  • 2、鲠毅[ɡěnɡ yì ]

    1.梗直刚毅。

  • 3、耕艺[ɡēnɡ yì ]

    1.泛指耕植。

  • 4、耿悒[ɡěnɡ yì ]

    1.郁闷难安。

  • 5、更衣[ɡēnɡ yī ]

    ①换衣服。 ②婉辞,指上厕所。

  • 6、更移[ɡènɡ yí ]

    1.变迁;改变。

  • 7、更议[ɡènɡ yì ]

    1.改议。

  • 8、更易[ɡènɡ yì ]

    更改;改动:~习俗ㄧ这篇稿子~过两三次。

  • 9、哽饐[ɡěnɡ yì ]

    1.见"哽噎"。

梗议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列入议事日程的提案。
  • 2、1.古刑法八议之一。谓对先朝后裔而享受国宾待遇者进行特别审议﹐以减免刑罚。
  • 3、1.讨论治军用兵。
  • 4、1.谓干扰朝廷选用人才之权。柄﹐指选士用人之权。
  • 5、1.犹言相提并论。 2.拟议﹐设计筹划。
  • 6、1.谋议侮弄。
  • 7、1.古刑法八议之一。谓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﹐以减免其刑罚。 2.议婚﹔说亲。
  • 8、1.古刑法八议之一。对勤于国事者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。
  • 9、1.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时﹐可原其罪情奏请予以减罪。
  • 10、1.谓理屈词穷。诎﹐通"屈"。
  • 11、1.商议迎娶之事。
  • 12、1.指对国政的发言权。
  • 13、1.审议。
  • 14、1.非议之声。
  • 15、1.议论商讨公事。 2.度事﹐衡量事情的轻重。议﹐通"仪"。
  • 16、1.议事之室。
  • 17、1.见"议谥"。
  • 18、1.犹义疏。疏解经籍的著作。议﹐通"义"。
  • 19、1.论议辩说。
  • 20、1.议论政事之堂。
  • 21、1.商讨。
  • 22、1.议定题目。 2.会议讨论的题目。
  • 23、1.指奏议文章的体裁。
  • 24、1.拟议将亲尽之祖的神主迁出宗庙藏于祧﹐谓之"议祧"。祀远祖﹑始祖之庙为祧。古代帝王宗庙﹐除百世之祖不迁外﹐其馀五世亲尽则迁去神主藏于祧。

梗议的相关查询

梗议的意思解释、梗议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