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ì shì  ]
  • 一ˋ ㄕˋ
  • YYR YUW

议谥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见“议谥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议諡”。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,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,拟具上谥或赐谥的名号请旨定夺,叫“议謚”。

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王卒,及葬, 子囊 议謚。”
《晋书·秦秀传》:“何曾 卒,下礼官议諡。”
唐 颜真卿 《请复七圣谥号状》:“宝应 中,二圣山陵有司议諡,事不师古,变而行权。”
清 冯景 《濮议议》:“始议謚时,有司奏为人后者为之子,故降其父母不得祭。”

议谥(yi shi)同音词

  • 1、谊士[yì shì ]

    1.义士。恪守大义﹑笃行不苟的人。

  • 2、陭氏[yì shì ]

    1.汉县名。属上党郡。故城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。

  • 3、翌室[yì shì ]

    1.犹翼室。

  • 4、一适[yí shì ]

    1.一度贡举或推荐。 2.一种快意之事。 3.一往。 4.一概适合。

  • 5、一实[yì shí ]

    1.同一种事物。亦谓实质相同。 2.谓真实,实在。 3.一个果实。 4.指结果实一次。

  • 6、一世[yí shì ]

    1.犹一代。 2.三十年。 3.一生;一辈子。 4.举世;全天下。

  • 7、一式[yí shì ]

    1.一样;一概。

  • 8、一事[yí shì ]

    1.一件事。 2.同一件事;同一类事。 3.专一其事。 4.服役一次。 5.方言。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。

  • 9、一势[yí shì ]

    1.谓一种形态。 2.一种威势。 3.方言。犹言一样,同道。

  • 10、一视[yí shì ]

    1.看一下。 2.同样看待。 3.全看;完全按照。

议谥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亦作"谥寶"。 2.放在古代帝王陵墓中﹐刻有帝王谥号的玺印。始于唐武则天时。已发现的帝王谥宝﹐有前蜀王建永陵谥宝﹑明神宗定陵谥宝等。
  • 2、1.刻有赠谥制诰的碑石。
  • 3、1.亦作"谥笔"。 2.谓为赠谥册书主稿。
  • 4、1.亦作"谥册"。 2.指刻有为帝后上谥诏书的简册。
  • 5、1.亦作"谥策"。 2.即谥册。
  • 6、1.亦作"谥典"。 2.赠谥的仪节。 3.谥法。
  • 7、1.评定谥号的法则。上古有号无谥﹐周初始制谥法﹐至秦废。汉复其旧﹐历代因之﹐至清止。 2.称号。
  • 8、1.亦作"谥告"。 2.赠谥的制诰。
  • 9、古时帝王、诸侯、文臣武将死后,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。一般为褒扬之词。帝王的谥号,由礼官议上;臣下的谥号,由朝廷赐予。
  • 10、1.亦作"谥名"。 2.谥号。
  • 11、1.记载谥号的谱牒。《宋史.艺文志三》载有《春秋宗族谥谱》。
  • 12、1.亦作"谥议"。 2.古代帝王﹑贵族﹑大臣﹑士大夫等死后﹐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﹐依据谥法拟定谥号﹐奏请钦定﹐谓之"谥议"。汉崔骃有《章帝谥议》。
  • 13、事繇1.见"事由"。
  • 14、事要1.指权柄。 2.事情的要领﹑要旨。 3.重要的事情。
  • 15、事业①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:作何事业|家里偌大的事业,全靠他一人支撑呢! ②成就;功业:事业心|干一番事业|男儿立事业|若非任城,朕事业不得就也。 ③有条理、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:建设事业|共产主义事业。 ④特指没有生产收入,由国家、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。与“企业”相对:事业经费|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。
  • 16、事宜关于事情的安排和处理:研究干部任免事宜。
  • 17、事义1.指文章的思想内容。 2.事理;情理。 3.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。 4.指典故的意义。
  • 18、事役1.劳役。 2.政务;公务。 3.指战事。
  • 19、事意1.事情的意义。 2.用意;意图。 3.犹事情,事务。
  • 20、事因1.事情的原委﹑因由。
  • 21、事用1.使用;应用。 2.犹干练。
  • 22、事由①事情的原委、来由:不问事由,即加训斥。 ②公文用语。指公文的主要内容。
  • 23、事证1.物证,证据。
  • 24、事职1.指周时冬官的具体职责。 2.职务;职责。 3.履行职务。

议谥的相关查询

议谥的意思解释、议谥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