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ì nǐ  ]
  • 一ˋ ㄋ一ˇ
  • YYR RNY

议拟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犹言相提并论。

⒉  拟议,设计筹划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言相提并论。

《宋史·文苑传三·刁衎》:“若 太祖 之勤俭,若 太宗 之惠慈,答天地敷锡之意,保祖宗艰难之业,则 周成、汉文 二宗之美,不可同年而议拟也。”

⒉  拟议,设计筹划。

《元典章·户部八·盐课》:“约会本部官一同从长商议,明白议拟,相应都省准拟关请,依上施行。”
明 于谦 《议处边计疏》:“诚恐各官迁延,有妨边备,已经节次议拟奏准。”

议拟(yi ni)同音词

  • 1、挹抐[yì nì ]

    1.中制。谓抑按合于宫商。

  • 2、遗匿[yí nì ]

    1.指遗才,隐士。 2.遗弃藏匿。

  • 3、遗溺[yí nì ]

    1.见"遗尿"。

  • 4、伊尼[yī ní ]

    1.梵文的鹿名。

  • 5、依匿[yī nì ]

    1.隐匿。

  • 6、猗抳[yī nǐ ]

    1.见"猗狔"。

  • 7、猗狔[yī nǐ ]

    1.亦作"猗柅"。亦作"猗抳"。 2.犹婀娜。柔美貌。 3.引申为温柔貌。

  • 8、猗柅[yī nǐ ]

    1.见"猗狔"。

  • 9、嫛婗[yī nǐ ]

    1.婴儿。

  • 10、倚昵[yǐ nì ]

    1.谓受信用和宠幸。

议拟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科举制度中主考官拟作的示范文章。又称拟墨。
  • 2、1.谓仿效帝王制度。
  • 3、1. 一般是指无形的东西,常强调形成或造出与预想的设计、原来的目的或某些不可避免的事实相适合的东西。如:拟出一项财政报告。
  • 4、1.犹打算。
  • 5、1.犹抵命。
  • 6、1.草拟。
  • 7、1.一定。 2.决定。 3.起草制定。
  • 8、1.揣度;推测。
  • 9、1.量刑判罪。
  • 10、1.效法。
  • 11、1.效法。
  • 12、稿1.起草文稿。
  • 13、1.诗文仿效古人的风格形式。如汉扬雄拟《易》作《太玄》﹐拟《论语》作《法言》﹐以及《文选》中的"杂拟"等。后成为诗体之一。晋陆机﹑南朝宋鲍照等皆有《拟古》诗。
  • 14、1.犹防御。
  • 15、1. 一组观测结果的数字统计与相应数值组的吻合。
  • 16、1.亦作"拟迹"。 2.仿效。 3.揣度足迹。
  • 17、1.汉扬雄仿《易》作《太玄》﹐仿《论语》作《法言》﹐后人谓之"拟经"。
  • 18、1.犹御寇。
  • 19、1.比拟;伦比。
  • 20、1.指拟立为太子之说。 2.科学上有待证明的假设。
  • 21、1.摹拟描摹。
  • 22、1.即拟程。
  • 23、1.明清时﹐各处奏本送达内阁后﹐由阁员用墨笔预拟批答于浮票﹐再送呈皇帝朱批﹐称为拟票﹐也称票拟。
  • 24、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格。例如童话里的动物会像人一样思考、说话。

议拟的相关查询

议拟的意思解释、议拟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