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ɡēnɡ yī  ]
  • ㄍㄥ 一
  • GJR YE

更衣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更换衣服。

是日,武帝起更衣,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。——《史记·外戚世家·卫皇后》
请更衣。

change one's clothes;

⒉  避讳语。指去厕所大小便。

权起更衣,肃追于宇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go to the lavatory;

引证解释

⒈  换衣服。

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是日, 武帝 起更衣, 子夫 侍尚衣轩中,得幸。”
前蜀 杜光庭 《虬髯客传》:“巾櫛粧饰毕,请更衣,衣又珍异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四回:“忽报藩臺着人来请, 继之 便去更衣。”

⒉  借指宫女。

南朝 梁简文帝 《执笔戏书》诗:“夜夜有明月,时时怜更衣。”
唐 王建 《宫人斜》诗:“一边载出一边来,更衣不减寻常数。”

⒊  指换衣休息之处。

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后乃私置更衣。”
颜师古 注:“为休息易衣之处。”
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见 王路堂 者,张於西厢及后阁更衣中。”
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:“更衣中,谓朝贺易衣服处,室屋名也。”

⒋  指帝王陵寝的便殿。

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臣愚以为更衣在中门之外,处所殊别,宜尊庙曰 显宗,其四时禘祫,於 光武 之堂,閒祀悉还更衣,共进《武德》之舞,如 孝文皇帝 祫祭 高庙 故事。”
李贤 注:“更衣者,非正处也。园中有寑,有便殿。寑者,陵上正殿。便殿,寑侧之别殿,即更衣也。”
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献帝纪》:“明帝 遗詔无起寝庙,藏主於 世祖 庙更衣。更衣者,帝王入庙之便殿也。”
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北郊斋宫》:“其后斋宫为更衣别殿,不復驻蹕焉。”

⒌  古时大小便的婉辞。

汉 王充 《论衡·四讳》:“夫更衣之室,可谓臭矣;鲍鱼之肉,可谓腐矣。然而,有甘之更衣之室,不以为忌;肴食腐鱼之肉,不以为讳。”
汉 张仲景 《伤寒论·少阴病》:“少阴病,下利,脉微濇,呕而汗出,必数更衣,反少者,当温其上,灸之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四三回:“曹太公 推道更衣,急急的到里正家里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换衣服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四回》:「是夜陈宫收拾盘费,与曹操更衣易服。」

换衣 易服

⒉  换衣服的地方。

汉·班固〈东方朔传〉:「右内吏发小民供待会所,后乃私置更衣,从宣曲以南十二所。」

⒊  上厕所的委婉说法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三四回》:「以目视玄德,低声谓曰:『请更衣。』玄德会意,即起如厕。」

英语翻译

to change clothes, to go to the toilet (euphemism)​

德语翻译

cabine d'essayage

法语翻译

sich umziehen, die Kleidung wechseln (V)​

更衣(geng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梗议[ɡěnɡ yì ]

    1.谓持反对意见。 2.指反对的意见。

  • 2、鲠议[ɡěnɡ yì ]

    1.刚直的议论。

  • 3、鲠毅[ɡěnɡ yì ]

    1.梗直刚毅。

  • 4、耕艺[ɡēnɡ yì ]

    1.泛指耕植。

  • 5、耿悒[ɡěnɡ yì ]

    1.郁闷难安。

  • 6、更移[ɡènɡ yí ]

    1.变迁;改变。

  • 7、更议[ɡènɡ yì ]

    1.改议。

  • 8、更易[ɡènɡ yì ]

    更改;改动:~习俗ㄧ这篇稿子~过两三次。

  • 9、哽饐[ɡěnɡ yì ]

    1.见"哽噎"。

更衣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夏衣冬裘。 2.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。
  • 2、1.衣服的袖口。亦泛指衣袖。
  • 3、1.下裳。泛指衣和裙。
  • 4、1.指衣裳前幅的下边。
  • 5、1.衣衫。
  • 6、1.单衣。亦泛指衣服。
  • 7、1.古时衣指上衣,裳指下裙。后亦泛指衣服。 2.《易.系辞下》:"黄帝﹑尧﹑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"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。 3.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。 4.借指中国。
  • 8、1.衣服和食物。泛指基本生活资料。 2.借指俸禄。 3.指生计。 4.犹行当;职业。
  • 9、1.衣服首饰。
  • 10、1.朝服与佩绶。
  • 11、1.盛衣服的竹器。
  • 12、1.衣带。
  • 13、1.盛衣的包裹,多为行旅时所用。 2.指衣袋。
  • 14、1.即胞衣。
  • 15、1.衣服和被褥。 2.单指衣服。 3.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。
  • 16、1.亦作"衣廪"。 2.指朝廷或官府所赐给的衣服粮食。亦泛指生活供给。
  • 17、1.指师传的学问﹑技能等。盋,同"钵"。
  • 18、佛教僧尼的袈裟和食器。僧尼受具足戒和到寺院暂住,必以衣钵齐备为条件,这两样也代表僧尼的一切所有。中国禅宗师徒之间的道法授受,常付衣钵为信,称为衣钵相传。后泛指思想、学术、技能上的继承。
  • 19、1.缝补衣被。
  • 20、1.相传老莱子行年七十,父母犹在,常身穿"五色彩褊襕衣,弄鶵鸟于亲侧"。事见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《孝子传》。后遂用作典故,称孝养父母为"衣彩"。
  • 21、1.衣服两旁开衩的地方。
  • 22、1.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一种前面开门后面用帷幕遮蔽的车子。可卧息,亦兼载衣服。《释名.释车》:"衣车,前户。所以载衣服之车也。"王先谦疏证补引孙诒让曰:"衣车前户者,对辎车后户也。《说文.车部》云:'辎,軿车,前衣车后也。'汉时辎车﹑軿车﹑衣车三者制度盖略相类,故《苍颉篇》云:'軿,衣车也。'明其形大同,惟以前后衣蔽及开户,微有区别。盖軿车四面有衣蔽,故此下文云:'軿车,軿,屏也。四面屏蔽,妇人所乘牛车也。'衣车则后有衣蔽而前开户,可以启闭。辎车则前有衣蔽,后开户。故刘云:'衣车,前户。'而许君又以'軿车,
  • 23、1. 存放或收藏衣服的橱柜或壁橱。
  • 24、1.束衣的带子。 2.衣与带。亦代称衣着,装束。 3.见"衣带水"。

更衣的相关查询

更衣的意思解释、更衣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