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jiē tiē  ]
  • ㄐ一ㄝ ㄊ一ㄝˇ
  • RJQ MHHK

揭帖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时监察部门长官揭发不法官吏的一种文书;也指旧时张帖的启事、文告(多指私人的)

notice;

引证解释

⒈  见“揭贴”。

⒉  古代公文的一种。

元 虞集 《京畿都漕运使善政记》:“收支之数,有所勘会,止从本司揭帖图帐申报,无烦文也。”
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九回:“节级缉捕领了 西门庆 钧语,当日即查访出各人名姓来,打了案件,到后晌时分,来 西门庆 宅内,呈递揭帖。”
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拜坛》:“寧南侯 左良玉 有本章一道,封投通政司;这是内阁揭帖,送来过目。”

⒊  旧时称张贴的启事、公告。

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听稗》:“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乱的揭帖,公讨其罪。”
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十二:“同时街头巷口发见些揭帖……一律不署姓名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旧时张贴的通告。

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第一出》:「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乱的揭帖,公讨其罪。」

⒉  向上司陈诉的报告书。

《二刻拍案惊奇·卷一七》:「不想安绵兵备道与闻参将不合,时值军政考察,在按院处开了款数,递了一个揭帖,诬他冒用国课,妄报功绩,侵克军粮,累赃巨万。」

揭帖(jie tie)同音词

  • 1、揭贴[jiē tiē ]

    1.亦作"揭帖"。 2.犹张贴。

  • 2、解帖[jiè tiē ]

    1.方言。当票。

揭帖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,作为敕命批发,称"帖敕"。
  • 2、1.耳朵下垂,驯服的样子。 2.贴近耳边。
  • 3、1.行文发送。
  • 4、1.贴地而伏。 2.折服;顺从不反抗。
  • 5、1.顺从。
  • 6、1.贴黄。唐时敕书用黄纸,凡有更改的地方,仍以黄纸贴之,谓之帖黄。后世上奏状札子,摘举要旨,写在另外的纸上,贴附于后,亦称"帖黄"。
  • 7、1.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。
  • 8、1.唐制,明经科以帖经试士。把经文贴去若干字,令应试者对答。后考生因帖经难记,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,便于记诵应时,称"帖括"。 2.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。 3.泛指科举应试文章。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。
  • 9、1.帖附前例。谓依前例量刑。
  • 10、1.犹帖经。
  • 11、1.贴身于马上。谓跨骑不施鞍鞯之马。
  • 12、1.以帖经试士。
  • 13、1.犹帖字。
  • 14、1.安宁;安定。
  • 15、1.形容帖伏收敛之貌。 2.安稳貌。 3.逼近﹑贴近貌。 4.温顺;服帖。 5.平淡无奇。
  • 16、1.差役。旧时供官府差遣的人。
  • 17、1.静止不动貌;安稳。 2.指平安稳当。 3.平静。 4.妥帖,合适妥当。
  • 18、1.犹帖经。
  • 19、1.驯服;平服。 2.安息,安宁。 3.补贴利息。
  • 20、1.贴卧席上。喻安稳。
  • 21、1.拘束不展貌。
  • 22、1.清时衙门中抄写小吏。
  • 23、①研究、考证法帖的源流、摹刻优劣、拓本先后以及书迹真伪和文字内容的学问。 ②崇尚法帖的书法派别。与“碑学”相对。即推崇魏晋唐宋各书法名家书风体系的学派。碑学兴起后,有人称碑学为北派,帖学为南派。
  • 24、1.兼职。

揭帖的相关查询

揭帖的意思解释、揭帖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