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qiāo qí  ]
  • ㄑ一ㄠ ㄑ一ˊ
  • YMKC SDW

敲棋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见“敲碁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见“敲碁”。

国语辞典

⒈  下棋。也作「敲枰」。

《聊斋志异·卷一〇·葛巾》:「室中闻敲棋声,伫立不敢复前,姑逾垣归。」

敲棋(qiao qi)同音词

  • 1、窍气[qiào qì ]

    1.指气息。

  • 2、悄戚[qiāo qī ]

    1.见"悄戚"。

  • 3、翘跂[qiào qì ]

    1.同"翘企"。

  • 4、翘企[qiáo qǐ ]

    昂头踮脚,形容急切地盼望:翘企延颈|不胜翘企。

  • 5、愀戚[qiǎo qī ]

    1.忧愁悲伤。

  • 6、跷踦[qiāo qī ]

    1.高低不平。

  • 7、跷蹊[qiāo qi ]

    1.亦作"蹻蹊"。亦作"跷奇"。亦作"跷欹"。 2.奇怪;可疑。 3.诡谲。 4.离奇。

  • 8、跷奇[qiāo qí ]

    1.见"跷蹊"。

  • 9、跷欹[qiāo qī ]

    1.见"跷蹊"。

  • 10、敲碁[qiāo qí ]

    1.亦作"敲棋"。 2.着围棋。以每一举棋必斟酌推敲之,故云。

敲棋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技艺高超的弈棋对手。
  • 2、1.亦作"棊法"。 2.弈棋之法。亦指布局﹑应变与制胜的棋艺。
  • 3、1.犹棋品。
  • 4、1.棋手。
  • 5、1.下棋的造诣。
  • 6、1.棋盘上的方格。
  • 7、1.如棋盘一样横竖成行,界画分明。
  • 8、1.举行棋艺比赛的集会。
  • 9、1.亦作"棊家"。 2.善弈棋者。
  • 10、1.亦作"棊劫"。 2.围棋的劫争。亦用以喻争战。
  • 11、1.关于棋术的专书。亦指棋术。敦煌写本中有《棋经》一卷(S5574号),存169行,分两部分:第一部分是《棋经》七篇,第二部分是梁武帝的《棋评要略》。宋张靖着有《棋经十三篇》。
  • 12、1.亦作"棊局"。 2.棋盘。古代多指围棋棋盘。 3.指弈棋。 4.指在棋盘上布子的形势。 5.比喻世局。
  • 13、1.善弈棋的人。
  • 14、1.弈棋的本领。
  • 15、1.亦作"棋奁"。 2.盛棋子的盒子。
  • 16、1.亦作"棊列"。 2.如棋子般布列。
  • 17、1.犹棋友。唐元稹有《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》。
  • 18、1.棋与双陆。皆娱乐角胜负的用具。
  • 19、1.谓下棋的套路和风格。
  • 20、1.棋友。
  • 21、1.嗜好下棋或看人下棋入迷的人。
  • 22、1.棋艺卓越的名声。
  • 23、1.画有格子等标记,供下棋时摆棋子用的盘,多用木板或纸等制成。
  • 24、1.亦作"棊品"。 2.围棋棋艺的等级。古代分为九等,称为"九品",从一品到九品,依次称入神﹑坐照﹑具体﹑通幽﹑用智﹑小巧﹑斗力﹑若愚﹑守拙。 3.指下棋时所表现的态度作风。

敲棋的相关查询

敲棋的意思解释、敲棋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