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qí jú  ]
  • ㄑ一ˊ ㄐㄨˊ
  • SDW NNK

棋局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对阵的形势。

chess game;

⒉  旧指棋盘。

checkerboard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棊局”。

⒉  棋盘。古代多指围棋棋盘。

《急就篇》卷三:“棊局博戏相易轻。”
王应麟 补注:“所以行棊谓之局。”
《文选·韦昭<博弈论>》“枯棊三百,孰与万人之将”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《艺经》:“棊局纵横各十七道,合二百八十九道,白黑棊子各一百五十枚。”
按, 唐 以前围棋棋局之制如此,今则纵横各十九道,合为三百六十一道。 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天员如张盖,地方如棊局。”
唐 杜甫 《江村》诗:“老妻画纸为棋局,稚子敲针作钓钩。”

⒊  指弈棋。

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弈秋 以棊局取誉, 王豹 以清謳流声。”
宋 苏轼 《司马君实独乐园》诗:“樽酒乐餘春,棋局消长夏。”

⒋  指在棋盘上布子的形势。

《醒世恒言·陈多寿生死夫妻》:“这四句诗,是把棋局比着世局。”

⒌  比喻世局。

清 汪懋麟 《就斯詹事引疾乞归》诗:“似君骨相宜廊庙,漫拟 严光 一辈人。世事浑如百折滩,纷纷棋局肯休官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棋盘。

唐·杜甫〈江村〉诗:「老妻画纸为棋局,稚子敲针作钓钩。」

⒉  下棋。下棋一次为一局。

三国魏·曹植〈王仲宣诔〉:「棋局逞巧,博奕惟贤。」

英语翻译

state of play in a game of chess, (old)​ chessboard

法语翻译

Geri's Game

棋局(qi ju)同音词

  • 1、祁剧[qí jù ]

    戏曲剧种。流行于湖南祁阳、衡阳、邵阳等地。曾名“祁阳戏”。是兼唱高腔、昆腔、弹腔的多声腔剧种。清中叶已盛行。剧目有《牛皋毁旨》、《昭君出塞》、《送粮》等近九百种。

  • 2、欺拒[qī jù ]

    1.欺骗抵赖。

  • 3、气局[qì jú ]

    1.气度格局。

  • 4、气沮[qì jǔ ]

    1.犹气馁。

  • 5、杞菊[qǐ jú ]

    1.枸杞与菊花。其嫩芽﹑叶可食。菊,或说为菊花菜,即茼蒿。

  • 6、启居[qǐ jū ]

    1.跪和坐。均为古人家居生活行为,因泛指安居。

  • 7、琪琚[qí jū ]

    1.玉佩。亦指玉佩相击声,比喻美妙的言辞。

  • 8、碁局[qí jú ]

    1.即棋盘。特指围棋盘。 2.下围棋时的布局,亦喻政治形势。

  • 9、契据[qì jù ]

    契约;字据:空口无凭,得拿出契据来。

  • 10、踑踞[qí jù ]

    1.箕踞。坐时两脚张开,形似簸箕。 2.指轻慢。

棋局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官署的事务。
  • 2、1.指宴席。
  • 3、1.弈棋之类的游戏。
  • 4、限制在某个范围内:~性ㄧ提倡艰苦朴素,不能只~在生活问题上。
  • 5、1.戒惧畏缩貌。
  • 6、1.旧时公署的卫兵。
  • 7、1.犹局限,拘泥。
  • 8、1.局限,限制。
  • 9、1.犹器度。
  • 10、1.亦作"局窄"。 2.狭窄;困窘。
  • 11、1.谓设圈套骗人。
  • 12、1.见"局笮"。
  • 13、1.谓器度稳重。
  • 14、1.谓有气度而纯正。
  • 15、1.谓周到缜密。
  • 16、1.局限停滞。 2.呆板。
  • 17、1.徘徊不前。
  • 18、1.指赌局的主持人。
  • 19、①旧时指警察局,现指公安局。 ②指镖局、拳局等。 ③圈套(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
  • 20、1.蜷曲其足。 2.蹻足;举足。喻时间短暂。
  • 21、1.犹狭隘。
  • 22、1.指清同治﹑光绪间各省官书局所刊印的书籍。
  • 23、1.驼背。
  • 24、1.谓极短的距离。

棋局的相关查询

棋局的意思解释、棋局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