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技艺高超的弈棋对手。
1.亦作"棊法"。 2.弈棋之法。亦指布局﹑应变与制胜的棋艺。
1.犹棋品。
1.棋手。
1.下棋的造诣。
1.棋盘上的方格。
1.方言。下棋。
1.指围棋子。
1.特制的军队标号图型和人员﹑兵器﹑地物等模型。供各级指挥员在沙盘上研究作战和训练等情况时使用。
1.中断的或将尽的棋局。
1. 不高明的棋术和着数。如:臭棋篓子。
古代棋类游戏。源于汉代。相传汉武帝好蹴鞠,群臣谏劝,东方朔以弹棋进之,武帝便舍蹴鞠而尚弹棋;另一说西汉成帝时刘向仿蹴鞠形制而作。初用十二枚棋,每方六枚。两人对局时轮流以石箭弹对方棋子。魏时改用十六枚棋,唐代又增为二十四枚棋。宋代以后,因象棋盛行而渐趋衰落。
1.谓按照棋谱把棋子顺次摆出来,从中揣摩学习。
堆迭的棋子,高则易倒。比喻形势危险。
中篇小说。奥地利茨威格作于1941年。1938年希特勒入侵维也纳时,b博士被盖世太保逮捕,送进单人房间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得到一本国际象棋谱,便按着棋谱独自“对弈”。终年累月,他脑子里装满了棋局,竟至“象棋中毒”,患了精神分裂症。
1.喻有奇计可挽救败局。
1.棋一局。 2.比喻全局,整体。
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。
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。
一着: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。棋艺高人一步。也比喻技高一等。
指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。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。
谓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。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