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喻文字有残缺。
⒈ 语出依经文标示月分体例,下当有「月」字,所以晋·杜预·注:「不书月,阙文。」后遂借指文献上的缺漏。
引《春秋·桓公十四年》:「夏五。」
1.前人之足迹;往古之事迹。
1.传播到远方;驰向远方。 2.谓远加搜求。 3.指退隐。
1.见"遐骛"。
1.正房旁边的房屋。
1.从正午十二点到半夜十二点的一段时间,一般指从正午十二点后到日落的一段时间。
1.谓有圣德能继先王功业。
1.落霞和孤鹜。语本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﹕"落霞与孤鹜齐飞﹐秋水共长天一色。"
1.指两甒醴酒。甒,酒器之名。侠,通"夹"。
1.轻慢侮弄。
1.大俎,大的食器。《诗.秦风.权舆》:"于我乎夏屋渠渠,今也每食无余。"毛传:"夏,大也。"郑玄笺:"屋,具也。"一说指大屋。参阅孔颖达疏。 2.大屋。
夏五的意思解释、夏五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