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wǔ lì  ]
  • ㄨˇ ㄌ一ˋ
  • GG VII

五隶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1.指周代的五种奴隶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 周 代的五种奴隶。罪隶,因罪沦为奴隶者。翟,通“狄”。四狄之隶,即蛮隶、闽隶、夷隶、貉隶,皆战俘而为奴隶者。

《周礼·秋官·司隶》:“司隶,掌五隶之法。”
郑玄 注:“五隶,谓罪隶、四翟之隶也。”

五隶(wu li)同音词

  • 1、五礼[wǔ lǐ ]

    1.指公﹑侯﹑伯﹑子﹑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。 2.古代的五种礼制。即吉礼﹑凶礼﹑军礼﹑宾礼﹑嘉礼。

  • 2、五力[wǔ lì ]

    1.佛教语。五种力。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。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,得到解脱的力量,即信力﹑精进力﹑念力﹑定力和慧力。 2.佛教语。五种力。指定力﹑通力﹑借识力﹑大愿力和法威德力。此五种力"不可思议"﹑"不能遮止",故谓五力不可到。 3.佛教语。五种力。五种扰乱修行的魔力。即色﹑声﹑香﹑味﹑触五尘。

  • 3、五吏[wǔ lì ]

    1.上古军队中的五种文官。

  • 4、五利[wǔ lì ]

    1.五种利益﹑好处。 2.战时随机应变的五项原则。 3.汉方士栾大的称号。

  • 5、五例[wǔ lì ]

    1.指《春秋》在行文上隐寓褒贬的五种体例。即微而显,志而晦,婉而成章,尽而不污,惩恶而劝善。见晋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。

  • 6、武力[wǔ lì ]

    1.武卒。 2.军事力量。 3.勇力。 4.强暴的力量。

  • 7、武厉[wǔ lì ]

    1.威武勇猛。

  • 8、武吏[wǔ lì ]

    1.指军职官员。

  • 9、无礼[wú lǐ ]

    1.不循礼法;没有礼貌。

  • 10、无里[wú lǐ ]

    1.见"无俚"。

五隶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谓用隶书写定古文字。
  • 2、1.汉字隶变的一种。篆字结构移动后的隶定,称"隶行"。
  • 3、1.官府中的小吏。
  • 4、1.谓隶书之学。
  • 5、1.亦作"业"。 2.肄业。谓修习其业。隶,通"肄"。
  • 6、1.仆役;仆人。 2.谓从事役事。
  • 7、1.指低贱的身份或地位。
  • 8、1.指奴仆。
  • 9、1.隶书的韵味。
  • 10、(区域、机构等)受管辖;从属:直辖市直接~国务院。
  • 11、隶书。
  • 12、衙门里的差役。
  • 13、1.指汉字从篆书演化为隶书而产生的变化。
  • 14、1.亦作"草"。 2.指章草。 3.指隶书和草书。
  • 15、1.奴仆。 2.用作臣下对帝王的谦卑之称。 3.贱臣,低贱的人。 4.汉代的一种刑名。参见"隶臣妾"。
  • 16、齿1.同列。
  • 17、1.亦作"法"。 2.谓隶书的笔法。
  • 18、1.谓以隶书考校写定古篆文。《书序》:"至鲁共王﹐好治宫室﹐坏孔子旧宅﹐以广其居﹐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﹑夏﹑商﹑周之书及《传》﹑《论语》﹑《孝经》﹐皆科斗文字……科斗书废已久﹐时人无能知者﹐以所闻伏生之书﹐考论文义﹐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﹐更以竹简写之。"陆德明释文:"谓用隶书写古文。"孔颖达疏:"言隶古者﹐正谓就古文体而从隶定之﹐存古为可慕﹐以隶为可识﹐故曰隶古﹐以虽隶而犹古。"宋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十:"自安国变隶古﹐后人不复见古文﹐时于《史记》见之。"一说﹐指隶书与科斗古文。
  • 19、1.即汉隶。指汉代的隶书。
  • 20、1.谓没入为奴隶的人家。
  • 21、1.犹隶户。
  • 22、1.即戾家。谓非行家。
  • 23、1.谓隶书之绝佳者。
  • 24、1.字体名。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。

五隶的相关查询

五隶的意思解释、五隶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