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亦称"胡子蟾"。 2.我国特产动物。两栖纲,锄足蟾科。体长可达10厘米。身体背﹑面均呈蓝褐色,亦有灰色。眼色特殊,上半呈蓝绿色,下半深褐色。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,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。头部扁宽,前肢长于后肢,趾间有蹼。生活于山地溪流附近的草丛﹑树洞﹑石缝等处,捕食昆虫﹑蛞蝓﹑蜗牛等。主要产于四川峨眉山。
1.须发。
1.胡须的根部。
1.指金军。
1.唐太宗的别称。
1.方言。谓毛发直竖张散。形容发怒﹑发脾气。
1.犹须发。
1.亦作"赤頿"。 2.指有道僧人。
1.胡子。
1.捻弄髭须。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。
1.亦作"虬髭"。 2.卷曲的胡须。 3.即虬髯客。
1.白须。 2.指胡须变白。
1.形容黑而密。
1.见"捋须钱"。
1.南朝梁慧皎《高僧传.译经中.佛陀耶舍》:"舍(耶舍)为人赤髭,善解《毗婆沙》,时人号曰赤髭毗婆沙。"又《神异下.释昙始》:"始(昙始)足白于面,虽跣涉泥水,未尝沾湿,天下咸称白足和尚。"后以"赤髭白足"泛指有道行的僧人。
指唇吻开合。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。
髭:嘴上边的胡子。频频搓转胡子,以致搓断了几根。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