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hú zī  ]
  • ㄏㄨˊ ㄗ
  • DEG DEH

胡髭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胡子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胡子。

王鲁彦 《狗》:“‘时间’是我们少年人的仇敌。越望它慢一点来,好让我们少长一根胡髭,它却越来得迅速。”
沙汀 《医生》:“中医 彭春山 是个瘦小老人。面色白净,胡髭浓黑。”
丁玲 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:“﹝ 钱文贵 ﹞人没三十岁就蓄了一撮撮胡髭。”

胡髭(hu zi)同音词

  • 1、胡子[hú zǐ ]

    ①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毛。 ②〈方〉胡匪。

  • 2、壶子[hú zǐ ]

    1.即壶丘子,名林。战国郑人,列子之师。

  • 3、斛子[hú zǐ ]

    1.粮食量具。其容量古为十斗,南宋末年改为五斗。

  • 4、鹄子[hú zǐ ]

    1.幼鹄。

  • 5、虎子[hǔ zǐ ]

    1.小虎﹑乳虎。 2.喻勇健的男孩。 3.便壶。因形作伏虎状﹐故名。多以陶﹑瓷﹑漆或铜制作﹐汉代王室贵族亦有以玉为之者。汉﹑魏﹑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。

  • 6、瓠子[hù zǐ ]

   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蔓生,花白色,果实细长,圆筒形,表皮淡绿色,果肉白色,可做蔬菜。 ②这种植物的果实。有的地区叫蒲瓜。

胡髭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亦称"胡子蟾"。 2.我国特产动物。两栖纲,锄足蟾科。体长可达10厘米。身体背﹑面均呈蓝褐色,亦有灰色。眼色特殊,上半呈蓝绿色,下半深褐色。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,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。头部扁宽,前肢长于后肢,趾间有蹼。生活于山地溪流附近的草丛﹑树洞﹑石缝等处,捕食昆虫﹑蛞蝓﹑蜗牛等。主要产于四川峨眉山。
  • 2、1.须发。
  • 3、1.胡须的根部。
  • 4、1.指金军。
  • 5、1.唐太宗的别称。
  • 6、1.方言。谓毛发直竖张散。形容发怒﹑发脾气。
  • 7、1.谓沉思吟哦推敲字句而捻弄髭须。语本唐卢延让《苦吟》:"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茎须。"
  • 8、1.亦作"髭?"。 2.胡须。
  • 9、1.唐太宗的别称。
  • 10、1.供奉佛须发之塔。
  • 11、1.亦作"髭?"。 2.胡子。唇上曰髭,唇下为须。
  • 12、1.谓毛发张散。
  • 13、毛儿1.[方]∶恼怒发火。如:他这人总爱髭毛儿。2.惹是生非,制造事端。如:这群小流氓总在街上髭毛儿。
  • 14、茈草1.即紫草。又名茈?﹑藐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暗紫色,含紫草素,可作染料,也可药用。
  • 15、茈胡1.即柴胡。
  • 16、茈姜1.即紫姜。嫩姜。
  • 17、茈萁1.草名。一种蕨类植物。
  • 18、茈施1.犹藩蓠。
  • 19、茈虒1.不齐貌。
  • 20、茈鱼1.神话中的鱼名。
  • 21、泚笔1.以笔蘸墨。
  • 22、泚泚1.汗出貌。 2.清澈貌。
  • 23、泚额1.额上冒汗。多用以表示羞愧。
  • 24、泚颊1.汗流脸颊。多表示羞愧。

胡髭的相关查询

胡髭的意思解释、胡髭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