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谓向火取暖。
引唐 韩愈 《画记》:“坐而脱足者一人,寒附火者一人。”宋 邵伯温 《邵氏闻见录》卷十八:“一日大雪…… 乐道 同母冻坐,日已过高,未饭。 子发 惻然,亟出买酒肉薪炭,往復同 乐道 母子附火饮食。”明 瞿佑 《归田诗话》卷中:“曹组 元庞 《题村学堂图》云:‘此老方捫蝨,众雏争附火。’”
1.布濩。散布。
俘虏和缴获:~甚众。
1.谓烧毁。
1.农历六月黄昏大火(古星名,即心宿二)的位置在中天,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,古谓"伏火"。 2.道家炼丹,调低炉火的温度谓"伏火"。
1.鸭肉羹。
1.谓厚积财货。
1.斫人﹑煮人的刑具。亦谓用斧斫﹑用镬煮﹐泛指极严酷之刑。
1.谓浮动不安。
①死了又活过来。多用于比喻:经过修理,报废的车床又~了。 ②使复活:反对~军国主义。
附火的意思解释、附火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