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í kè  ]
  • ㄕˊ ㄎㄜˋ
  • DGTG YNT
  • 名词

石刻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刻着文字、图画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。

carved stone;

⒉  石碑或其石制品上面刻的文字、图画。

stone inscription;

引证解释

⒈  刻有文字、图画的碑碣或石壁。亦指上面所刻字画的拓本。
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作 琅邪臺,立石刻,颂 秦 德,明得意。”
宋 黄庭坚 《书磨崖碑后》:“平生半世看墨本,摩挲石刻鬢成丝。”
金 元好问 《济南杂诗》之五:“石刻烧残讌集辞,雄楼杰观想当时。”
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艺四·读书台》:“济南 近有人耕田间,掘得‘读书臺’三字石刻。”
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“连环图画”辩护》:“宋 人的《唐风图》和《耕织图》,现在还可找到印本和石刻。”

⒉  镌雕石制品。

《人民日报》1959.9.19:“有些技艺精湛的石刻艺人,只能背上几块石头,天涯海角到处流浪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刻有文字或图画的碑碣、崖壁等。

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:「作琅邪台,立石刻,颂秦德,明得意。」
金·元好问〈济南杂诗〉:「石刻烧残䜩集辞,雄楼杰观想当时。」

英语翻译

stone inscription, carved stone

德语翻译

gravure, inscription en pierre, pierre taillée

法语翻译

Steinschnitzerei, Steingravur (S)​

石刻(shi ke)同音词

  • 1、实科[shí kē ]

    1.理工科的旧称。

  • 2、蚀刻[shí kè ]

    1.利用硝酸等化学药品的腐蚀作用来制造铜版﹑锌版等印刷版的方法。亦指用这种印刷版印成的书画。

  • 3、师课[shī kè ]

    1.清代书院学生,每三个月由官府出题考试一次,称期考,即官课;每月由院长出题考试一次,称月考,即师课。

  • 4、诗刻[shī kè ]

    1.诗的刻本。

  • 5、诗客[shī kè ]

    1.诗人。

  • 6、诗课[shī kè ]

    1.作诗的功课。

  • 7、使客[shǐ kè ]

    1.使者。

  • 8、十科[shí kē ]

    1.宋代科举取士的十项科目。元佑元年,据司马光《乞以十科举士札子》奏设。名目是:一﹑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;二﹑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;三﹑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;四﹑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;五﹑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;六﹑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;七﹑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;八﹑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;九﹑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;十﹑练习法令,能断请谳科。参阅《宋史.哲宗纪一》﹑《宋史.选举志六》。

  • 9、十客[shí kè ]

    1.指南朝陈后主的亲信江总﹑孔范等十人。 2.泛指十位客人。 3.指宋秦桧门下曹冠﹑王会等十人。 4.指十二种名花。

  • 10、石科[shí kē ]

    1.石穴。科,借为"窠"。

石刻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犹笃志。志向专一。
  • 2、1.刻薄妒忌。
  • 3、1.严加整治。
  • 4、1.真挚恳切。
  • 5、1."刻舟求剑"之省。
  • 6、1.谓极力引证。
  • 7、1.严酷的刑罚。
  • 8、1.《南史.王僧孺传》:"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,刻烛为诗,四韵者则刻一寸,以此为率。文琰曰:'顿烧一寸烛,而成四韵诗,何难之有。'"后因以喻诗才敏捷。 2.古人刻度数于烛,烧以计时。
  • 9、1.雕饰花纹。
  • 10、1.指雕刻的文字﹑花纹等。 2.精细地描摹。
  • 11、1.犹铭刻。着,附着。
  • 12、1.雕刻琢磨。比喻创作上的着意推敲﹑反复修改。
  • 13、1.雕琢;修饰。
  • 14、1.刻板印刷。旧谓出版印行。
  • 15、1. 用小刀在木、石等上雕刻出文字。如:刻字社。
  • 16、1.严加责备;严格要求。
  • 17、1.伤害;残害。
  • 18、1.据晋王嘉《拾遗记.周灵王》载,浮提国献神通﹑善书二人,出肘间四寸金壶,内贮黑汁如淳漆,佐老子撰《道德经》,"昼夜精勤,形劳神倦。及金壶汁尽,二人刳心沥血,以代墨焉。"后因以"刻汁"谓人治学精勤刻苦。
  • 19、1.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。用剪刀剪制花样,称为"剪纸";用刻刀刻制,则称为"刻纸"。 2.指剪刻成的作品。
  • 20、1.苛刻严酷。
  • 21、1.每时每刻。
  • 22、1.任意扣减,据为己有。
  • 23、①肯下苦功夫;很能吃苦:~钻研ㄧ学习~。 ②俭朴:他生活一向很~。
  • 24、1.苛刻,严酷。 2.深刻谨严。

石刻的相关查询

石刻的意思解释、石刻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