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kè zhī  ]
  • ㄎㄜˋ ㄓ
  • YNT IFH

刻汁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据晋王嘉《拾遗记·周灵王》载,浮提国献神通、善书二人,出肘间四寸金壶,内贮黑汁如淳漆,佐老子撰《道德经》,“昼夜精勤,形劳神倦。及金壶汁尽,二人刳心沥血,以代墨焉。”后因以“刻汁”谓人治学精勤刻苦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据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周灵王》载, 浮提国 献 神通、善书 二人,出肘间四寸金壶,内贮黑汁如淳漆,佐 老子 撰《道德经》,“昼夜精勤,形劳神倦。及金壶汁尽,二人刳心沥血,以代墨焉。”后因以“刻汁”谓人治学精勤刻苦。

唐 黄滔 《谢试官》:“滔 蜩甲薄姿,蚁封微状,学虽勤於刻汁,艺则愧於鏤冰。”

刻汁(ke zhi)同音词

  • 1、刻志[kè zhì ]

    1.犹笃志。志向专一。

  • 2、刻忮[kè zhì ]

    1.刻薄妒忌。

  • 3、刻治[kè zhì ]

    1.严加整治。

  • 4、刻挚[kè zhì ]

    1.真挚恳切。

  • 5、刻纸[kè zhǐ ]

    1.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。用剪刀剪制花样,称为"剪纸";用刻刀刻制,则称为"刻纸"。 2.指剪刻成的作品。

  • 6、苛止[kē zhǐ ]

    1.呵斥而禁阻。苛,通"诃"。

  • 7、苛忮[kē zhì ]

    1.苛刻忌妒。

  • 8、柯枝[kē zhī ]

    1.枝条。

  • 9、克制[kè zhì ]

    抑制(多指情感):采取~的态度ㄧ他很能~自己的情感,冷静地对待一切问题。

  • 10、克治[kè zhì ]

    1.谓克制私欲邪念。

刻汁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见"汁防"。
  • 2、1.汉代侯国名。在今四川省什邡县境。
  • 3、1.见"汁光纪"。
  • 4、1.协洽。地支"未"的别名。
  • 5、1.即秬鬯。参见"汁献"。
  • 6、1.汁液,汤水。
  • 7、1.即秬鬯。古代祭祀时用以求神的香酒。用黑黍和郁金草酿成。
  • 8、1.和谐;协调。
  • 9、1.汁。
  • 10、1.汁液;汤汁。
  • 11、1.汁液与渣滓。
  • 12、光纪1.古代传说的五方之帝中的北方黑帝。汁,亦写作"叶"﹑"协"。
  • 13、茝若1.汉宫殿名。在未央宫内。 2.白芷和杜若,皆香草名。
  • 14、茝药1.即白芷。
  • 15、捗攎1.收乱草。
  • 16、捗摅1.收敛。
  • 17、絺葛1.葛布。
  • 18、絺褐1.麻布短衣。
  • 19、絺绘1.见"絺句绘章"。
  • 20、絺巾1.细葛布巾。
  • 21、絺纩1.葛布与丝绵。指夏衣与冬衣。
  • 22、絺冕1.古代贵族用的有绣饰的礼帽。
  • 23、絺裘1.指夏衣与冬衣。
  • 24、絺素1.细白葛布。

刻汁的相关查询

刻汁的意思解释、刻汁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