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唐代设置公廨本钱,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,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。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,称为“胥士”。
⒈ 唐 代设置公廨本钱,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,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。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,称为“胥士”。
引《新唐书·食货志五》:“﹝ 贞观 ﹞十二年,罢诸司公廨本钱,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,视防閤制而收其课,计官多少而给之。”《新唐书·食货志五》:“二十二年,置京诸司公廨本钱,捉以令史、府史、胥士。”
1. 越南地名。
1.谓考虑问题。
1.叙述事情。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。
1.相继供给食物。
1.谓世代继承。
1.续娶。
1.见"絮聒"。
1.犹絮叨。
1.谓服劳役的开端。
1.古官名。掌管市场物价的小官吏。
胥士的意思解释、胥士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