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ì liú  ]
  • ㄕˋ ㄌ一ㄡˊ
  • FGHG IYC

士流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泛指文人。

嘉惠士流。

intellectuals;

引证解释

⒈  出身士族的人。

《北齐书·慕容俨传》:“﹝ 厙狄伏连 ﹞性又严酷,不识士流。开府参军多是衣冠士族, 伏连 加以捶挞,逼遣筑墙。”
《南史·王僧孺传》:“竞行姦货,以新换故,昨日卑细,今日便成士流。”
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天监九年》:“旧制,尚书五都令史皆用寒流。夏,四月,丁巳,詔曰:‘尚书五都,职参政要,非但总领众局,亦乃方轨二丞;可革用士流,秉此羣目。’”
鲁迅 《坟·论“他妈的!”》:“晋朝 已经是大重门第……但士流既然用祖宗做护符,被压迫的庶民自然也就将他们的祖宗当作仇敌。”

⒉  泛指读书人、文士。

唐 苏鹗 《苏氏演义》卷上:“‘醋大’者,一云 郑州 东有 醋沟,多士流所居,因谓之‘醋大’;一云作此‘措’字,言其举措之疎,谓之‘措大’。”
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九:“又士人家子弟,无贫富皆着芦心布衣,红勒帛狭如一指大,稍异此则共嘲笑,以为非士流也。”
元 刘祁 《归潜志》卷十:“余尝闻故老论 金朝 女直 宰相中最贤者曰 完颜守贞,相 章宗,屡正言,有重望,自号 冷巖。接援士流,一时名士如 路 侍御 鐸、周 户部 德卿 诸公,皆倚以为重。”
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朱竹君 学士 筠 为翰林时, 高宗 方詔求遗书……乃命纂辑《四库全书》,凡海内仅有之本,得之《大典》中者,几六百部,次第刊布,嘉惠士流。”
鲁迅 《华盖集·并非闲话(三)》:“我的父祖是读书的,总该可以算得士流了,但不幸从我起,不知怎的就有了下等脾气,不但恩惠,连吊慰都不很愿意受,老实说罢:我总疑心是假的。”

士流(shi liu)同音词

  • 1、驶流[shǐ liú ]

    1.急流,湍急的水流。 2.疾速漂流。

  • 2、视流[shì liú ]

    1.目光不定的样子。

  • 3、诗流[shī liú ]

    1.指诗人。

  • 4、虱瘤[shī liú ]

    1.亦作"虱瘤"。 2.虱子寄生在肌肤上所形成的瘤。

  • 5、石溜[shí liū ]

    1.亦作"石留"。指贫瘠多石之地。 2.亦作"石溜"。岩石间的水流。

  • 6、石流[shí liú ]

    1.石山中的溪流。 2.在山岳地区大小不同的岩块沿斜坡滑动的现象。通常是由于岩块下面的粘性土被水浸湿后滑动所引起。

  • 7、石留[shí liú ]

    1.见"石溜"。 2.见"石榴"。 3.乐府鼓吹曲,汉短箫铙歌十八曲之一。

  • 8、石榴[shí liu ]

    原名“安石榴”。双子叶植物,石榴科。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在热带地区是常绿植物。叶对生,倒卵形或长椭圆形。花艳丽,有红、黄、白等色。浆果球形。种子的肉质层酸甜适口,可鲜食或加工成清凉饮料。花可供观赏。全树都可入药。

  • 9、时流[shí liú ]

    1.世俗之辈。

  • 10、仕流[shì liú ]

    1.指一般的官属。 2.指曾任官职者。

士流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事物的支流﹑尾梢。
  • 2、1.谓水势激湍腾沫。 2.飞溅的浪花。 3.谓口中流涎沫。 4.传布。
  • 3、1.流览。放眼随意观看。 2.转动目光。
  • 4、1.隋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。与流外相对而言。唐宋沿袭此制,吏部铨选亦有流内﹑流外之分。
  • 5、1.流行性脑膜炎的省称。
  • 6、①〈书〉指光阴:似水~。 ②迷信的人称一年的运道:~不利。
  • 7、1.亦作"流匄"。 2.流浪乞食的人。
  • 8、1.见"流丐"。
  • 9、1.流行性感冒的省称。
  • 10、1.流脂;流出油脂。 2.滋润土壤的雨水。借指恩泽。
  • 11、1.飘浮在水面上的桃梗。比喻飘泊不定的人生。
  • 12、1.周流观览。 2.泛观,约略地看。
  • 13、1.明清时朝廷派遣到川滇黔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官。因其有一定任期,非世袭,非土著,有流动性,故称。
  • 14、1.流注;流入。
  • 15、〈书〉①光阴;岁月:~如箭ㄧ~易逝。 ②闪烁流动的光,特指月光。
  • 16、1.流氓。
  • 17、1.喻言辞层出不穷。
  • 18、1.流传的毒害。
  • 19、1.淌汗。从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。 2.形容羞愧不安到极点。
  • 20、1.谓流水温和。
  • 21、1.辗转传闻;流播。 2.指传闻之事。
  • 22、1.回旋。
  • 23、1.同辈,同类。
  • 24、1.相沿而成的习俗。多含贬义。

士流的相关查询

士流的意思解释、士流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