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tàn yì  ]
  • ㄊㄢˋ 一ˋ
  • KCY NA

叹异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惊叹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赞叹诧异。

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明德马皇后》:“后时年十岁,干理家事,勑制僮御,内外諮稟,事同成人。初,诸家莫知者,后闻之,咸叹异焉。”
唐 戴君孚 《广异记·崔日用》:“衙毕,使奴取诸寺长生猪。既至,或跛或眇,不殊前见也,叹异久之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大郎又説着大士梦中诗四句,举家叹异。”
惊叹。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三:“行修 疑道做梦,却有老人尚在可证。老人当即辞 行修 而去, 行修 嘆异了一番。”
清 王韬 《淞隐漫录·海外壮游》:“至操陆兵,悉以新制神枪,一军齐放,有若万道火龙。生观之,不胜嘆异。”

叹异(tan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弹议[tán yì ]

    1.批评议论。

  • 2、探绎[tàn yì ]

    1.探索演绎。

  • 3、探意[tàn yì ]

    1.探求本意。

  • 4、谈义[tán yì ]

    1.谈论义理。

  • 5、谈艺[tán yì ]

    1.谈论诗文书画等有关艺术修养方面的内容。明徐祯卿有《谈艺录》。

  • 6、谈议[tán yì ]

    1.讨论切磋。 2.谓议论是非。

  • 7、谭艺[tán yì ]

    1.谈论文章。

  • 8、坦夷[tǎn yí ]

    1.坦率平易。

  • 9、坦迤[tǎn yǐ ]

    1.形容山势平缓而连绵不断。 2.形容文辞平淡无曲折。

  • 10、坦易[tǎn yì ]

    1.坦率平易。

叹异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外宾;外客。 2.作客他乡的人。 3.形状古怪的客人。
  • 2、1.亦作"异口"。同"异口同声"。 2.不同的说法。 3.犹众口。参见"异口同声"。
  • 3、1.亦作"异类"。 2.不同种类。 3.指不同种类的事物。 4.指禽兽神鬼之类。 5.旧时称外族。
  • 4、1.亦作"异流"。 2.水分开流动。比喻不相来往。 3.分成不同流派。亦指不同流派。 4.异教流辈。指道人﹑方士等。
  • 5、1.不寻常的思虑。 2.犹三心二意。
  • 6、1.亦作"异略"。 2.超常的谋略。 3.犹他图。
  • 7、1.指贤能出众。 2.指贤能出众的人。 3.不同类;不一样。
  • 8、1.不同的任务或要求。
  • 9、1.珍奇的东西。 2.特指稀有的美食。 3.不同之事;其他事物。 4.指其他事因。 5.怪物。指妖魔鬼怪之类。 6.指已死的人。 7.特指人死后遗体。 8.指人类以外的生物。
  • 10、1.指异地,外地。
  • 11、1.亦作"异邦"。 2.外国。
  • 12、1.措施或防备不同。
  • 13、1.不同的版本。 2.珍本。
  • 14、便1.犹分别。便,通"辨"。
  • 15、1.谓变化不同。 2.奇妙的变化。 3.灾异变故。
  • 16、1.不同的标志。 2.奇特的外貌。
  • 17、1.不同,区别。
  • 18、1.非凡的天资。
  • 19、1.不同派别或门类。 2.佛教语。谓宗派不同。
  • 20、1.亦作"异才"。 2.特出的才能。 3.指有特出才能的人。
  • 21、1.亦作"异材"。 2.有特殊用途的木料或材料。 3.特出才能。 4.指有特出才能的人。
  • 22、1.分开财产。多指分家。 2.分外的财物。
  • 23、1.亦作"异彩"。亦作"异彩"。 2.不同的色彩。 3.指不同色彩的织物。 4.不寻常的文采。 5.异常鲜艳的色彩。 6.比喻突出的成就。
  • 24、1.亦作"异彩"。 2.见"异采"。

叹异的相关查询

叹异的意思解释、叹异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