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tǎn yì  ]
  • ㄊㄢˇ 一ˋ
  • FJG JQR

坦易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坦率平易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坦率平易。

唐 元稹 《令狐楚等加阶制》:“﹝ 段文昌 ﹞坦易坚白,风雨有常,推贤与能,如恐不及。”
《明史·杨守谦传》:“守谦 坦易无城府,驭下多恩意。”
清 陈康祺 《燕下乡脞录》卷十一:“纪河间 性坦易,喜滑稽,名言雋语,流播最多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性情坦率平易。

《明史·卷二〇四·杨守谦传》:「守谦坦易无城府,驭下多恩意。」

坦易(tan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弹议[tán yì ]

    1.批评议论。

  • 2、探绎[tàn yì ]

    1.探索演绎。

  • 3、探意[tàn yì ]

    1.探求本意。

  • 4、谈义[tán yì ]

    1.谈论义理。

  • 5、谈艺[tán yì ]

    1.谈论诗文书画等有关艺术修养方面的内容。明徐祯卿有《谈艺录》。

  • 6、谈议[tán yì ]

    1.讨论切磋。 2.谓议论是非。

  • 7、谭艺[tán yì ]

    1.谈论文章。

  • 8、坦夷[tǎn yí ]

    1.坦率平易。

  • 9、坦迤[tǎn yǐ ]

    1.形容山势平缓而连绵不断。 2.形容文辞平淡无曲折。

  • 10、叹异[tàn yì ]

    1.惊叹。

坦易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 安适,舒服。如:审容膝之易安。——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。
  • 2、1.改变初衷。
  • 3、1.更换储君。
  • 4、1.《周易》的组成部分。对《经》而言,故曰《传》。亦称《十翼》。包括《彖传》上下篇﹑《象传》上下篇﹑《系辞》上下篇﹑《文言》﹑《序卦》﹑《说卦》﹑《杂卦》。《史记》称《易大传》。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书《周易》所作的各种解释。旧传孔子所作,不足信。大抵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间的作品。
  • 5、1.更换朝代。
  • 6、1. 解带。如:遂易带。——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。
  • 7、1.《周易》之道。 2.谓互易其处境。
  • 8、1.互换所处的地位。 2.交换土地。
  • 9、1.改变既定的天命。
  • 10、1.改正补充;更换。
  • 11、1.改革,变革。
  • 12、1.《易》的封象。
  • 13、1.帝王更改年号。
  • 14、1.交换;更换。
  • 15、1.平易简约。 2.谓宽和﹐不固执。
  • 16、1.季节变换。 2.改变气节操守。
  • 17、1.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,分《经》、《传》两部分,《经》据传为周文王所作,由卦、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、384爻,依据卦象推测吉凶。今本《易经》通过释经表达哲学观点,包含世界观、伦理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,从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  • 18、1.犹容易。
  • 19、1.根据《易》理占卜。
  • 20、1.平易和乐。
  • 21、1.《易》的义理。
  • 22、1.平易良善。
  • 23、1.同"易良"。 2.谅,通"良"。
  • 24、1.轻率怠慢。

坦易的相关查询

坦易的意思解释、坦易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