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línɡ hū  ]
  • ㄌ一ㄥˊ ㄏㄨ
  • UFW QRN

凌忽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轻慢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轻慢。

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人读数十卷书,便自高大,凌忽长者,轻慢同列。”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古今正史》:“收 所取史官,惧相凌忽。”
宋 孔平仲 《续世说·任诞》:“谢超宗,恃才使酒,多所凌忽。”
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科场二·纳粟民生高第》:“於是士子叱为异类,居家则官长凌忽之,与齐民不甚别矣。”

⒉  淩忽:欺侮,轻慢。

宋 苏轼 《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及将相大臣典州者,多以贵倨自恃,凌忽转运使,使不得举职。”
明 姚士粦 《见只编》卷上:“至 哱拜 官虽副将,每以降虏凌忽之,衔之久矣。”
清 郝懿行 《宋琐语·标韵》:“覬 为人使酒仗气,每醉,輒弥日不醒,僚类之间,多所凌忽。”

凌忽(ling hu)同音词

  • 1、灵鹄[línɡ hú ]

    1.见"灵鹤"。

  • 2、灵湖[línɡ hú ]

    1.即湖。古人以为湖中多灵物﹐故称。

  • 3、灵浒[línɡ hǔ ]

    1.指晋室。东晋都于建康(今江苏南京)﹐在长江左岸﹐故称。

  • 4、灵户[línɡ hù ]

    1.神宫的门户。

  • 5、灵祜[línɡ hù ]

    1.神灵降赐之福。

  • 6、陵忽[línɡ hū ]

    1.欺凌轻慢。

  • 7、陵户[línɡ hù ]

    1.守护帝王陵墓的人家。

  • 8、领胡[lǐnɡ hú ]

    1.传说中的兽名。

  • 9、领护[lǐnɡ hù ]

    1.管理保卫。 2.魏晋南北朝时领军将军和护军将军的并称。

  • 10、令狐[línɡ hú ]

    1.古地名。春秋晋地,故城在今山西临猗西。 2.复姓。春秋晋魏颗封于令狐,别为令狐氏。《国语.晋语七》称颗子颉为令狐文子。后世因以为姓,如《三国志.魏志》有令狐愚。

凌忽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见"忽怳"。
  • 2、1.旧时对出入妓院的清客的别称。
  • 3、1.犹轻视。
  • 4、1.象声词。
  • 5、1.犹轻慢。
  • 6、1.见"忽地"。
  • 7、忽然;突然:灯~灭了ㄧ~下起雨来。
  • 8、1.犹一会儿。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内。 2.叠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,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。 3.突然;忽然。
  • 9、忽然(大多同时用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、形容词等前头):~说,~笑ㄧ湖上的歌声~高,~低。
  • 10、1.忽然;突然。 2.假使;倘或。
  • 11、①形容时间过得很快:离开杭州,~又是一年。 ②〈书〉形容失意或迷惘:~不乐ㄧ~如有所失。
  • 12、1.见"忽怳"。
  • 13、1.见"忽怳"。
  • 14、1.亦作"忽荒"﹑"忽恍"﹑"忽慌"。(1)谓似有似无,模糊不分明。《老子》:"是谓无状之状,无象之象,是谓忽恍。"汉贾谊《鵩鸟赋》:"释智遗形,超然自丧;寥廓忽荒兮,与道翱翔。"汉扬雄《<法言>序》:"神心忽恍,经纬万方。"南朝梁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"而其道密微,寂寥忽慌,无形可以见,无声可以闻。"章炳麟《征信论下》:"从是雠质自离者,诚有可知,亦或忽恍如不可知。"(2)指天空。《淮南子.人间训》:"翱翔乎忽荒之上,析惕乎虹霓之间。"《文选.班固<答宾戏>》:"应龙潜于潢污,鱼鼋媟之,不睹其能奋灵德,合风
  • 15、1.见"忽区"。
  • 16、1.空旷貌。
  • 17、1.极言细微。
  • 18、1.犹傲视。
  • 19、1.见"忽其"。
  • 20、1.亦作"忽期"。 2.倘然。
  • 21、1.亲丧期间进行婚娶之称。
  • 22、1.犹忽荒,天空。
  • 23、副词,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;突然:他正要出去,~下起大雨来了。
  • 24、1.恍若,好像。 2.倘或,假使。

凌忽的相关查询

凌忽的意思解释、凌忽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