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duì qí  ]
  • ㄉㄨㄟˋ ㄑ一ˊ
  • CF SDW

对棋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相对下棋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相对下棋。

唐 杜甫 《别房太尉墓》诗:“对棋陪 谢傅,把酒觅 徐君。”
唐 白居易 《池上二绝》之一:“山僧对棋坐,局上竹阴清。”
明 陈继儒 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有盗发 蜀 先主 墓,见两人张灯对棋,惊惧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下棋。

唐·杜甫〈别房太尉墓〉诗:「对棋陪谢傅,把剑觅徐君。」

对棋(dui qi)同音词

  • 1、对齐[duì qí ]

    1.使两个以上事物配合或接触得整齐。2.将[两个或更多的机器部件,尤指应互相平行或成行的部件]排到正确的位置或方向。如:把轮子对齐。

  • 2、堆砌[duī qì ]

    ①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:~台阶ㄧ~假山。 ②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:~辞藻。

  • 3、队旗[duì qí ]

   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旗帜。它以红色为旗面,中间缀五角星加火炬的图案。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火炬象征光明,红旗象征革命胜利。有大队旗、中队旗和小队旗。

对棋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技艺高超的弈棋对手。
  • 2、1.亦作"棊法"。 2.弈棋之法。亦指布局﹑应变与制胜的棋艺。
  • 3、1.犹棋品。
  • 4、1.棋手。
  • 5、1.下棋的造诣。
  • 6、1.棋盘上的方格。
  • 7、1.如棋盘一样横竖成行,界画分明。
  • 8、1.举行棋艺比赛的集会。
  • 9、1.亦作"棊家"。 2.善弈棋者。
  • 10、1.亦作"棊劫"。 2.围棋的劫争。亦用以喻争战。
  • 11、1.关于棋术的专书。亦指棋术。敦煌写本中有《棋经》一卷(S5574号),存169行,分两部分:第一部分是《棋经》七篇,第二部分是梁武帝的《棋评要略》。宋张靖着有《棋经十三篇》。
  • 12、1.亦作"棊局"。 2.棋盘。古代多指围棋棋盘。 3.指弈棋。 4.指在棋盘上布子的形势。 5.比喻世局。
  • 13、1.善弈棋的人。
  • 14、1.弈棋的本领。
  • 15、1.亦作"棋奁"。 2.盛棋子的盒子。
  • 16、1.亦作"棊列"。 2.如棋子般布列。
  • 17、1.犹棋友。唐元稹有《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》。
  • 18、1.棋与双陆。皆娱乐角胜负的用具。
  • 19、1.谓下棋的套路和风格。
  • 20、1.棋友。
  • 21、1.嗜好下棋或看人下棋入迷的人。
  • 22、1.棋艺卓越的名声。
  • 23、1.画有格子等标记,供下棋时摆棋子用的盘,多用木板或纸等制成。
  • 24、1.亦作"棊品"。 2.围棋棋艺的等级。古代分为九等,称为"九品",从一品到九品,依次称入神﹑坐照﹑具体﹑通幽﹑用智﹑小巧﹑斗力﹑若愚﹑守拙。 3.指下棋时所表现的态度作风。

对棋的相关查询

对棋的意思解释、对棋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