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í xiàn  ]
  • ㄕˊ ㄒ一ㄢˋ
  • JF FMU

时献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不断地敬酒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不断地敬酒。

唐 张九龄 《陪王司马宴王少府东阁序》:“旨酒时献,清谈间发。”

时献(shi xian)同音词

  • 1、狮弦[shī xián ]

    1.犹法音。演说佛法之音。

  • 2、时限[shí xiàn ]

    1.指限定的时间。

  • 3、时宪[shí xiàn ]

    1.《书.说命中》:"惟天聪明,惟圣时宪。"孔传:"宪,法也。言圣王法天以立教。"谓以天为法建立法制。后称当时的教令为时宪。 2.即时宪历。

  • 4、食限[shí xiàn ]

    1.天文学用语。指日月食发生所必须具备的日﹑月﹑地三者的相对位置满足一定的界限。食,通"蚀"。

  • 5、实现[shí xiàn ]

    1.谓成为事实。

  • 6、事先[shì xiān ]

    1.事情未发生前。

  • 7、时鲜[shí xiān ]

    1.应时的美味。 2.应时而新鲜的。

  • 8、时贤[shí xián ]

    1.当时有德才的人。

  • 9、时嫌[shí xián ]

    1.一时的嫌疑。

  • 10、示现[shì xiàn ]

    1.佛教语。谓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,如观音之三十三身。 2.引申谓神灵的显现。

时献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进入新的一年;岁首正月。
  • 2、1.犹擂台。用来角技﹑比武的高台。
  • 3、1.露出身体。
  • 4、1.见"献可替否"。
  • 5、1.古代负土献神,建庙祈福的一种活动。
  • 6、1.奉承阿谀。
  • 7、1.春秋时楚人卞和得宝玉,先后献给楚厉王﹑武王,都被认为欺诈,被截去双脚。到楚文王即位,和抱玉璞哭于荆山下,楚王使人剖璞加工,果得宝玉。事见《韩非子.和氏》。后因以"献玉"为典,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。
  • 8、1.指进献食物给皇上。
  • 9、1.献酒。
  • 10、1.古称酒席上的主人。
  • 11、1.谓古祭礼中主人向司祭人进酒。 2.进献祝词。
  • 12、1.谓观裸状之罪。 2.呈现某种形态;做出某种姿态。 3.投献的状纸。
  • 13、1.即牺尊。祭祀用的一种酒器。
  • 14、1.《后汉书.朱浮传》:"往时辽东有豕,生子白头,异而献之。行至河东,见群豕皆白,懐惭而还。"后因以"献豕"表示奉献的才能﹑物品等非常平凡,不足称奇。
  • 15、寿1.献礼祝寿。
  • 16、1.进献书籍。多指民间进献佚书。 2.指把自己着的书题献给别人。 3.奉上书札;上书。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。
  • 17、1.供奉煮熟的祭品。
  • 18、1.进献意见。语出汉班固《东都赋》:"娄敬度势而献其说,萧公权宜而拓其制。"
  • 19、1.指进献猎获物。
  • 20、1.进劝善之言。
  • 21、1.犹献酒。
  • 22、1.进献;奉上。
  • 23、1.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或生命都献出来。
  • 24、1.祭神。

时献的相关查询

时献的意思解释、时献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