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í xiàn  ]
  • ㄕˊ ㄒ一ㄢˋ
  • JF PTF

时宪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《书·说命中》:“惟天聪明,惟圣时宪。”即时宪历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以天为法建立法制。后称当时的教令为时宪。

《书·说命中》:“惟天聪明,惟圣时宪。”
孔 传:“宪,法也。言圣王法天以立教。”
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 晋 潘岳 《许由颂》:“通於时宪,顷匡不盈。”

⒉  即时宪历。参见“时宪历”。

《清史稿·时宪志一》:“睿亲王 言:‘宜名《时宪》,以称朝廷宪天乂民至意。’”

时宪(shi xian)同音词

  • 1、狮弦[shī xián ]

    1.犹法音。演说佛法之音。

  • 2、时限[shí xiàn ]

    1.指限定的时间。

  • 3、时献[shí xiàn ]

    1.谓不断地敬酒。

  • 4、食限[shí xiàn ]

    1.天文学用语。指日月食发生所必须具备的日﹑月﹑地三者的相对位置满足一定的界限。食,通"蚀"。

  • 5、实现[shí xiàn ]

    1.谓成为事实。

  • 6、事先[shì xiān ]

    1.事情未发生前。

  • 7、时鲜[shí xiān ]

    1.应时的美味。 2.应时而新鲜的。

  • 8、时贤[shí xián ]

    1.当时有德才的人。

  • 9、时嫌[shí xián ]

    1.一时的嫌疑。

  • 10、示现[shì xiàn ]

    1.佛教语。谓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,如观音之三十三身。 2.引申谓神灵的显现。

时宪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法纪。
  • 2、1.某些国家中的军事政治警察。采取军事组织形式,在国家内部和军队内部执行警卫﹑维护军纪和秩序等任务。
  • 3、1.刑部。
  • 4、1.上司裁定。
  • 5、1.古时中央机构中掌管监察的部门。
  • 6、1.古代中央监察机关的首长。如秦汉以来御史台中的御史大夫﹑御史中丞,明清都察院的都御史。
  • 7、1.犹宪驾。
  • 8、1.指御史。 2.宋代指提点刑狱,即后之按察使。
  • 9、1.法律,法典。 2.法式;典范。
  • 10、1.御史弹劾所用的简牍。
  • 11、1.法度。
  • 12、1.旧时用以称上司审断的敬词。
  • 13、1.旧谓上司的恩惠。
  • 14、1.《周礼》所载违犯市场禁令的最轻处罚。即将其犯禁罪状悬于市门公布之。
  • 15、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。规定该国的社会制度、国家制度、国家机构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。在该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。我国先后在1954年、1975年、1978年和19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。1982年宪法中的部分条款,后来又有修改补充。
  • 16、1.法式,典范。
  • 17、1.写有法规律令的版册。
  • 18、1.法令﹑禁律。
  • 19、访1.上司的访察。
  • 20、1.御史台。
  • 21、1.法纪;法度。
  • 22、1.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官员。因掌持刑宪典章,故称。 2.主持历法的官员。
  • 23、1.法规。
  • 24、1.犹法则。

时宪的相关查询

时宪的意思解释、时宪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