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jiān qú  ]
  • ㄐ一ㄢ ㄑㄨˊ
  • APN AHG

菅蘧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菅和蘧。草名。用以比喻轻贱之物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菅和蘧。草名。用以比喻轻贱之物。

宋 苏轼 《再和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》:“知君篋櫝富有餘,莫惜锦绣偿菅蘧。”

菅蘧(jian qu)同音词

  • 1、见觑[jiàn qù ]

    1.见地,见解。

  • 2、见趣[jiàn qù ]

    1.见识情趣。

  • 3、贱躯[jiàn qū ]

    1.谦称己身。

  • 4、贱取[jiàn qǔ ]

    1.贱买,乘贱价时买取。

  • 5、检取[jiǎn qǔ ]

    1.挑检选择。

  • 6、简取[jiǎn qǔ ]

    1.选取。

  • 7、简去[jiǎn qù ]

    1.剔除。

  • 8、艰劬[jiān qú ]

    1.艰辛劳苦。

  • 9、监趣[jiān qù ]

    1.监督催促。

  • 10、囏劬[jiān qú ]

    1.艰辛劳苦。

菅蘧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汉刘向《列女传.卫灵夫人》:"卫灵公与夫人夜坐,闻车声辚辚,至阙而止。过阙复有声。公问夫人曰:'知此谓谁?'夫人曰:'此蘧伯玉也。'公曰:'何以知之?'夫人曰:'妾闻礼,下公门,式路马,所以广敬也。蘧伯玉贤大夫也,仁而有智,敬于事上,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,是以知之。'"后因以"蘧车"为典,指人之知礼而贤能。
  • 2、1.见"蘧蒢"。
  • 3、1.亦作"蘧篨"。亦作"蘧除"。 2.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。 3.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。 4.谄谀献媚的人。
  • 4、1.见"蘧蒢"。
  • 5、1.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。犹今言旅馆。
  • 6、1.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。春秋时卫国的大夫,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。
  • 7、1.悠然自得貌。 2.高耸貌。
  • 8、1.惊喜;惊觉。
  • 9、伯玉1.春秋时卫国人,名瑗。相传他"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",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。见《淮南子.原道训》。
  • 10、瑗知非1.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。后因以"蘧瑗知非"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。 2.代指五十岁。
  • 11、趍趍1.众多貌。
  • 12、蚼蛆1.一种害禾稼的虫。
  • 13、蚼蟓1.蚁的别名。
  • 14、蚼蠋1.即蚼蛆。
  • 15、瞿聃1.佛教和道教的代称。瞿,指瞿昙,佛教之祖;聃,指老聃,道教之祖。
  • 16、瞿地1.四通八达的地方。瞿,通"衢"。
  • 17、瞿父1.传说中的山名。
  • 18、瞿瞿1.惊视不安貌。 2.眼目转动求索貌。 3.勤谨貌。
  • 19、瞿老1.指老和尚。
  • 20、瞿陵1.紫葳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七.紫葳》。
  • 21、瞿麦1.植物名。多年生草本。叶对生,狭披针形。夏季开花,淡红或白色,上部深裂如丝。子形如麦,故名。可入药,亦可栽培供观赏。
  • 22、瞿然1.畅厉貌;惊视貌。 2.惊骇貌。 3.惊喜貌;惊悟貌。
  • 23、瞿如1.传说中的鸟名。
  • 24、瞿上1.古城名。故址在今四川省双流县东。相传蚕丛氏所都。

菅蘧的相关查询

菅蘧的意思解释、菅蘧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