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qú qú  ]
  • ㄑㄨˊ ㄑㄨˊ
  • AHG AHG
  • AA式

蘧蘧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悠然自得貌。

⒉  高耸貌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悠然自得貌。

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昔者 庄 周 梦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。自喻适志与,不知 周 也。俄然觉,则蘧蘧然 周 也。”
唐 杨炯 《卧读书架赋》:“风清夜浅,每待蘧蘧之觉;日永春深,常偶便便之腹。”
明 徐复祚 《投梭记·叙饮》:“本是乾坤一腐儒,岂堪与人间张主,自合掩蓬门蝶梦任蘧蘧。”
许杰 《赌徒吉顺》:“他陶醉在柔软的乡里,正如他的心安贴在她的心里,便蒙下眼睛,蘧蘧然入睡。”

⒉  高耸貌。参见“渠渠”。

《文选·王延寿<鲁灵光殿赋>》:“飞梁偃蹇以虹指,揭蘧蘧而腾凑。”
李善 注:“崔駰 《七依》曰:‘夏屋蘧蘧。’高也,音渠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惊动的样子。

《庄子·齐物论》:「俄然觉,则蘧蘧然周也。」

⒉  高的样子。

汉·王延寿〈鲁灵光殿赋〉:「飞梁偃蹇已虹指,揭蘧蘧而腾凑。」

⒊  熟睡时的鼻息声。宋·史浩〈满庭芳·柴作疏离〉词:「客至三杯薄酒,欲眠后、一枕 蘧蘧。」也作「齁齁」。

蘧蘧(qu qu)同音词

  • 1、趍趍[qū qū ]

    1.众多貌。

  • 2、蚼蛆[qú qū ]

    1.一种害禾稼的虫。

  • 3、瞿瞿[qú qú ]

    1.惊视不安貌。 2.眼目转动求索貌。 3.勤谨貌。

  • 4、劬劬[qú qú ]

    1.劳苦貌。 2.匆遽貌。

  • 5、屈曲[qū qǔ ]

    1.弯曲,曲折。 2.指事物的原委本末。 3.委曲,曲意迁就。

  • 6、屈诎[qū qū ]

    1.犹屈服。

  • 7、祛祛[qū qū ]

    1.强健貌。

  • 8、袪袪[qū qū ]

    1.强健貌。

  • 9、蛆渠[qū qú ]

    1.见"蛆蟝"。

  • 10、蛆蟝[qū qú ]

    1.亦作"蛆渠"。 2.即马蚿。百足虫。

蘧蘧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汉刘向《列女传.卫灵夫人》:"卫灵公与夫人夜坐,闻车声辚辚,至阙而止。过阙复有声。公问夫人曰:'知此谓谁?'夫人曰:'此蘧伯玉也。'公曰:'何以知之?'夫人曰:'妾闻礼,下公门,式路马,所以广敬也。蘧伯玉贤大夫也,仁而有智,敬于事上,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,是以知之。'"后因以"蘧车"为典,指人之知礼而贤能。
  • 2、1.见"蘧蒢"。
  • 3、1.亦作"蘧篨"。亦作"蘧除"。 2.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。 3.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。 4.谄谀献媚的人。
  • 4、1.见"蘧蒢"。
  • 5、1.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。犹今言旅馆。
  • 6、1.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。春秋时卫国的大夫,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。
  • 7、1.悠然自得貌。 2.高耸貌。
  • 8、1.惊喜;惊觉。
  • 9、伯玉1.春秋时卫国人,名瑗。相传他"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",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。见《淮南子.原道训》。
  • 10、瑗知非1.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。后因以"蘧瑗知非"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。 2.代指五十岁。
  • 11、趍趍1.众多貌。
  • 12、蚼蛆1.一种害禾稼的虫。
  • 13、蚼蟓1.蚁的别名。
  • 14、蚼蠋1.即蚼蛆。
  • 15、瞿聃1.佛教和道教的代称。瞿,指瞿昙,佛教之祖;聃,指老聃,道教之祖。
  • 16、瞿地1.四通八达的地方。瞿,通"衢"。
  • 17、瞿父1.传说中的山名。
  • 18、瞿瞿1.惊视不安貌。 2.眼目转动求索貌。 3.勤谨貌。
  • 19、瞿老1.指老和尚。
  • 20、瞿陵1.紫葳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七.紫葳》。
  • 21、瞿麦1.植物名。多年生草本。叶对生,狭披针形。夏季开花,淡红或白色,上部深裂如丝。子形如麦,故名。可入药,亦可栽培供观赏。
  • 22、瞿然1.畅厉貌;惊视貌。 2.惊骇貌。 3.惊喜貌;惊悟貌。
  • 23、瞿如1.传说中的鸟名。
  • 24、瞿上1.古城名。故址在今四川省双流县东。相传蚕丛氏所都。

蘧蘧的相关查询

蘧蘧的意思解释、蘧蘧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