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ì yuē  ]
  • ㄕˋ ㄩㄝ
  • RRYF XQ
  • 名词

誓约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宣誓时订下的必须遵守的条文。

忠于誓约。

vow;

引证解释

⒈  盟誓;订约。

《三国志·蜀志·彭羕传》:“昔每与 庞统 共相誓约,庶託足下末踪,尽心於主公之业,追名古人,载勋竹帛。”
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王师范传》:“因戒厉士众,大行颁赏,与之誓约,自率之以攻 棣州,擒 张蟾,斩之。”

⒉  盟誓、宣誓时所立下的誓言。

唐 元稹 《代谕淮西书》:“此数君子者,岂受利不厚,而誓约不明哉?”
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六·溪州铜柱记》:“若有违誓约,甘请准前差发大军诛伐。”
郭沫若 《羽书集·全面抗战再认识》:“希望大家于保卫国族的神圣誓约之前,担当起执行全面抗战的实际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发誓立约。

《三国志·卷四〇·蜀书·彭羕传》:「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,庶托足下末踪,尽心于主公之业。」
《旧五代史·卷一三·梁书·王师范传》:「因戒厉士众,大行颁赏,与之誓约。」

⒉  宣誓时订下的条款。

誓约(shi yue)同音词

  • 1、时月[shí yuè ]

    1.四时和月分。 2.时间;时候。 3.指节令。

  • 2、矢跃[shǐ yuè ]

    1.谓投壶时筹从壶中跳了出来。亦泛指投壶活动。《礼记.投壶》:"壶中实小豆,为其矢之跃而出也。"

  • 3、失约[shī yuē ]

    1.谓没有履行约定的事项。今多指未履行约会。语本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"﹝陈恢﹞乃逾城见沛公曰:'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……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﹐后又有强宛之患。'"

  • 4、失悦[shī yuè ]

    1.不欢。

  • 5、十月[shí yuè ]

    1.一年中的第十月。 2.十个月。

  • 6、嗜悦[shì yuè ]

    1.喜好。

  • 7、是月[shì yuè ]

    1.这个月。

誓约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。
  • 2、1.见"约敕"。
  • 3、1.亦作"约勑"。亦作"约饬"。 2.约束诫饬。
  • 4、1.绰约。
  • 5、1.措词卑约。
  • 6、1.邀约合纵。战国时齐楚等国联合抗秦称合纵。 2.引申为缔结盟约。
  • 7、西亚国家。西南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。面积962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139万(1995年)。首都安曼。气候干热,全境绝大部分为沙漠。经济支柱为侨汇、转口贸易和旅游。磷酸盐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。
  • 8、1.乡村。
  • 9、1.粗略估计。
  • 10、1.事先商定。
  • 11、1.估计;衡量。
  • 12、1.谓约束以法。 2.简省法令。 3.宪法制定前,暂行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。如辛亥革命后所制定的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。亦指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制定的政策或法律。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》公布的约法八章。
  • 13、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,使分数化简而分数值不变的演算。任一分数都可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。类似地,对于分式也有约分运算。
  • 14、稿1.预约稿件。
  • 15、1.古代妇女涂黄于额以为妆饰。 2.借指美女。
  • 16、1.预先约定相会。 2.相约会同。 3.预先约定的会晤。
  • 17、1.订立婚约。
  • 18、1.轻装。
  • 19、1. 邀集到一块。
  • 20、1.约束自己。
  • 21、1.约略计算。
  • 22、1.古代用作凭据的文书﹑契券。
  • 23、1.简约省俭。
  • 24、1.俭约简易。

誓约的相关查询

誓约的意思解释、誓约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