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四时和月分。
⒉ 时间;时候。
⒊ 指节令。
引《书·舜典》:“协时月正日,同律度量衡。”孔 传:“合四时之气节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齐一也。”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十:“学者不以时月考之,每语屯田,必为称首,可笑。”
引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乐羊子妻》:“今若断斯织也,则损失成功,稽废时月。”宋 曾巩 《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》:“至於 廖恩 之鼠窃,而能稽诛於时月者,盖由追讨之兵不足, 恩 已自归,而所遣北兵,犹在道路。则东南之寡弱,盖可知也。”明 唐顺之 《条陈海防经略事疏》:“紧急时月, 苏 松 兵备暂驻 崇明,寧 绍 兵备或海道内推择一人暂驻 舟山。”
引晋 张华 《上巳篇》:“姑洗应时月,元巳启良辰。”《宋书·明帝纪》:“自今鳞介羽毛,肴核众品,非时月可採,器味所须,可一皆禁断,严为科制。”
1.谓投壶时筹从壶中跳了出来。亦泛指投壶活动。《礼记.投壶》:"壶中实小豆,为其矢之跃而出也。"
1.谓没有履行约定的事项。今多指未履行约会。语本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"﹝陈恢﹞乃逾城见沛公曰:'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……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﹐后又有强宛之患。'"
1.不欢。
1.一年中的第十月。 2.十个月。
1.喜好。
立誓时订下的必须信守的条款:将士们坚守誓约,英勇奋战,至死不渝。
1.这个月。
时月的意思解释、时月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