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xìn shǐ  ]
  • ㄒ一ㄣˋ ㄕˇ
  • WY KRI

信史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纪事真实可信、无所讳饰的史籍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纪事真实可信、无所讳饰的史籍。

《公羊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信史也,其序则 齐桓、晋文 ;其会,则主会者为之也。”
宋 陆游 《史院书事》诗:“信史新修稿满牀,牙籤黄帊带芸香。”
《清史稿·圣祖纪三》:“壬戌,诫修《明史》史臣覈公论,明是非,以成信史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记事详实的历史。

《公羊传·昭公十二年》:「春秋之信史也,其序则齐桓晋文。」
南朝粱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「若夫追述远代,代远多伪,公羊高云:『传闻异辞。』荀况称:『录远略近。』盖文疑则阙,贵信史也。」

法语翻译

Schriftliche Überlieferung (Gesch)​

信史(xin shi)同音词

  • 1、忻适[xīn shì ]

    1.高兴畅快。

  • 2、辛螫[xīn shì ]

    1.毒虫刺螫人。 2.比喻荼毒﹐虐害。

  • 3、心师[xīn shī ]

    1.佛教语。谓以己之真心为师。 2.谓心之师。 3.谓内心所师承的。

  • 4、心识[xīn shí ]

    1.心志。 2.才智。 3.心智。 4.神志。 5.意识。 6.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。

  • 5、心实[xīn shí ]

    1.指内心深挚的感情。 2.心性老实。 3.内心感到踏实﹑安稳。

  • 6、心事[xīn shì ]

    心里所想的事;看法:欲将心事寄瑶琴,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|父亲现在的唯一心事是希望我继续深造。

  • 7、信石[xìn shí ]

    1.砒石的别称。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,以产于信州(即今江西上饶县一带)而得名。亦借称砒霜。

  • 8、信识[xìn shí ]

    1.正确地鉴赏。

  • 9、信实[xìn shí ]

    1.诚实;真实可靠。 2.相信,信仰。

  • 10、信矢[xìn shǐ ]

    1.作为凭证的令箭。

信史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。《痛史》有《庄氏史案》。 2.历史定论。
  • 2、1.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。
  • 3、1.历史记载的代称。指史册。 2.指修史之笔。 3.指执史笔之人,史官。 4.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。
  • 4、1.史书。
  • 5、也称“乙部”。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。四部的第二部。收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分为正史、古史、杂史、霸史、起居注、旧事、职官、仪注、刑法、杂传、地理、谱系、簿录十三类。《四库全书》分为正史、编年、纪事本末、别史、杂史、诏令奏议、传记、史钞、载记、时令、地理、职官、政书、目录、史评十五类。
  • 6、1.修史的才能。
  • 7、1.谓史事的裁断能力。
  • 8、也作“史策”。有关历史的记录:名垂史册|载入史册。
  • 9、1.史册,史书。
  • 10、1. 摘录史书编成的书。
  • 11、1.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。《宋史.艺文志》始有"史钞"一门。有专抄一史者,如《汉书钞》﹑《晋书钞》之类;有合抄众史者,如《正史削繁》﹑《新旧唐书合钞》之类。此类史书,博取约存,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。
  • 12、1.史官。
  • 13、1.即皇史宬。古代的档案馆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。
  • 14、1.《孟子.离娄下》:"晋之《乘》,楚之《梼杌》,鲁之《春秋》,一也。"《乘》﹑《梼杌》﹑《春秋》本为三国之史籍名,后因泛称史书为"史乘"。
  • 15、1.史册;历史。
  • 16、1.即老子。老子姓李名耳,字聃,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,故称。
  • 17、1.指史家守正不阿的品德。
  • 18、1.见"史牒"。
  • 19、1.亦作"史谍"。 2.犹史册。
  • 20、1.修史的法则。
  • 21、稿1.未经最终定稿的历史著作。如《清史稿》。
  • 22、1.即史馆。
  • 23、1.修史的功业。
  • 24、1.即史馆。

信史的相关查询

信史的意思解释、信史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