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qī qī  ]
  • 一ˇ 一ˇ
  • KHDK KHDK
  • AA式

踦踦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行走困顿貌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行走困顿貌。

清 杨揆 《病兵吟》:“路长官马力苦疲,徒步牵马行踦踦。”

⒉  特立,独立。

唐 卢仝 《月蚀》诗:“西方攫虎立踦踦,斧为牙,凿为齿,偷牺牲,食封豕。”
原书注:“音几。”

踦踦(qi qi)同音词

  • 1、敧器[qī qì ]

    1.即欹器。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礼器。置于座右以戒满。

  • 2、踖踖[qì qì ]

    1.恭敬而敏捷貌。 2.惶惧不安貌。 3.惭愧貌。

  • 3、踖躩[qì qì ]

    1.喻指艰难困顿。

  • 4、祁祁[qí qí ]

    1.众多貌;盛貌。 2.舒缓貌。 3.娴静貌;和顺貌。

  • 5、颀颀[qí qí ]

    1.身长貌。 2.崇高貌。

  • 6、七七[qī qī ]

    也称“做七”。旧时丧葬风俗。流行于全国各地。人死后,每隔七天作一次佛事,设斋祭奠死者,依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,故称。

  • 7、七起[qī qǐ ]

    1.相传禹一饭七起以迎贤士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一引《鬻子》:"﹝禹﹞一馈而七起﹐曰:'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﹐恐其留吾门也。'是以四海之士皆至。"北齐刘昼《新论.诫盈》:"夏禹一馈而七起﹐周公一沐而三握发﹐食不遑饱﹐沐不及晞。"后用以称礼贤下士。

  • 8、七弃[qí qì ]

    1.七出。

  • 9、戚戚[qī qī ]

    1.相亲貌。 2.忧惧貌;忧伤貌。 3.心动貌。 4.低语声。

  • 10、岐岐[qí qí ]

    1.形容聪颖早慧。 2.飞行貌。 3.翘起貌;挺立貌。

踦踦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踦,单数;偶,双数。比喻参差不齐。
  • 2、1.偏颇;片面。
  • 3、1.行走困顿貌。
  • 4、1.行走困难貌。
  • 5、1.一只脚;残缺。喻指残缺不全的器物。校,通"骹",器物的脚。
  • 6、1.跛足母羊。
  • 7、1.运气不好;倒霉。
  • 8、1.偏重。
  • 9、1.两足着地时重心偏于一边。
  • 10、1.行走不稳的小牛。
  • 11、1.倚门。
  • 12、1.单只的鞋。
  • 13、1.倚门,紧挨着门。
  • 14、1.单只的鞋。
  • 15、1.一方抵撑,一方拉引。拼搏争持貌。
  • 16、零钱1.宋时的一种杂税。
  • 17、鼜鼓1.古代巡夜戒守所击之鼓。
  • 18、稽首1.古时一种跪拜礼﹐叩头至地﹐是九拜中最恭敬者。 2.犹赔罪。 3.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。
  • 19、稽首磕头到地。古时表示极其恭敬的一种跪拜礼:再拜稽首|宣子拜稽首焉。
  • 20、觭介1.单独,偏于一面。
  • 21、觭梦1.怪异的梦。
  • 22、觭偶1.奇偶。单为奇,双为偶。引申为抵牾不合。觭偶之辞,为当时辩论主题之一。
  • 23、觭日1.单日。
  • 24、觭重1.偏重。

踦踦的相关查询

踦踦的意思解释、踦踦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