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众多貌;盛貌。
⒉ 舒缓貌。
⒊ 娴静貌;和顺貌。
⒈ 舒缓闲静的样子。
引《诗经·召南·采蘩》:「被之祁祁,薄言还归。」
《文选·班固·东都赋·灵台诗》:「习习祥风,祁祁甘雨。」
⒉ 众多的样子。
引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「春日迟迟,采蘩祁祁。」
《文选·左思·魏都赋》:「有客祁祁,载华载裔。」
1.即欹器。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礼器。置于座右以戒满。
1.恭敬而敏捷貌。 2.惶惧不安貌。 3.惭愧貌。
1.喻指艰难困顿。
1.身长貌。 2.崇高貌。
也称“做七”。旧时丧葬风俗。流行于全国各地。人死后,每隔七天作一次佛事,设斋祭奠死者,依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,故称。
1.相传禹一饭七起以迎贤士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一引《鬻子》:"﹝禹﹞一馈而七起﹐曰:'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﹐恐其留吾门也。'是以四海之士皆至。"北齐刘昼《新论.诫盈》:"夏禹一馈而七起﹐周公一沐而三握发﹐食不遑饱﹐沐不及晞。"后用以称礼贤下士。
1.七出。
1.相亲貌。 2.忧惧貌;忧伤貌。 3.心动貌。 4.低语声。
1.形容聪颖早慧。 2.飞行貌。 3.翘起貌;挺立貌。
1.行走困顿貌。
祁祁的意思解释、祁祁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