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xìnɡ xiànɡ  ]
  • ㄒ一ㄥ ㄒ一ㄤˋ
  • IGW QKE

兴象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指诗词中的意境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诗词中的意境。

唐 殷璠 《河岳英灵集·孟浩然》:“至如‘众山遥对酒,孤屿共题诗’,无论兴象,兼復故实。”
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陶翰》:“为诗词笔双美,既多兴象,復备风骨。”
清 施闰章 《蠖斋诗话·杜注》:“‘五更鼓角声悲壮, 三峡 星河影动摇’,盖言峡流倾注,上撼星河,语有兴象。”

兴象(xing xiang)同音词

  • 1、星相[xīnɡ xiànɡ ]

    1.星命相术。 2.指星相家。 3.星象。

  • 2、星象[xīnɡ xiànɡ ]

    1.指星体的明﹑暗及位置等现象。古人据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。

  • 3、性相[xìnɡ xiānɡ ]

    1.佛教语。性指事物的本质,相指事物的表象。

  • 4、刑象[xínɡ xiànɡ ]

    1.古代描绘刑罚的图像。用以公诸民众,以示儆戒。

  • 5、行香[xínɡ xiānɡ ]

    1.古代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。始于南北朝。初,每燃香熏手,或以香末散行。唐以后则斋主持香炉巡行道场,或仪导以出街。 2.明清时官吏每至朔望入庙焚香叩拜,或新官赴任后举行入庙焚香仪式,均称行香。

  • 6、行箱[xínɡ xiānɡ ]

    1.指行进的车子。

  • 7、行饷[xínɡ xiǎnɡ ]

    1.行粮。

  • 8、行像[xínɡ xiànɡ ]

    1.即行乐图。 2.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。也称行城。一般多在佛生日举行;西域也有在其他节日举行的。 3.塑像的一种方法。先塑成泥胎,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,待漆干后,反复涂多次,最后把泥胎取空。这种方法塑像不但逼真,而且质地轻,故称"行像"。

  • 9、形相[xínɡ xiànɡ ]

    1.相貌;形状。 2.端详;细看。

  • 10、形响[xínɡ xiǎnɡ ]

    1.形迹和声音。

兴象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象脂。珍贵的食品。
  • 2、1.亦作"象版"。古时大臣朝见时手执的象牙手板,用以指画和记事。 2.象牙拍板。打击乐器。
  • 3、1.见"象板"。
  • 4、1.摹拟类比。
  • 5、1.以象牙为管的笔,或用作笔的美称。
  • 6、1.用象牙饰制的篦。
  • 7、1.用象牙制作的马勒。
  • 8、1.犹征象。
  • 9、1.陪葬用的假车假马。
  • 10、1.用象拉的车。 2.古人谓太平盛世,山林中产生一种圆曲之木,可以制车,以为瑞应之物。
  • 11、1.象牙尺。
  • 12、齿1.象牙。
  • 13、1.象牙制的筹。
  • 14、1.《周易》大传(即《十翼》)中的上下两篇,共450条。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,称为"大象";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,称为"小象"。解释卦名﹑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,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(包括爻位)为根据,因此题其篇曰"象"。也称象辞。
  • 15、1.亦作"象床"。 2.象牙装饰的床。
  • 16、1.《周易》解释卦象与爻象之辞。
  • 17、1.象的胆。 2.芦荟的别名。
  • 18、1.表达对道的认识。
  • 19、1.谓象征德行。 2.谓以君主的德行为榜样。 3.佛教语。指佛祖之德。
  • 20、1.迹象,征兆。
  • 21、1.谓列象骑为战阵。
  • 22、①以具体的事物体现某种特殊意义:红色象征革命。 ②用以体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事物:鸽子是和平的象征。
  • 23、1.佛教语。象法﹑正法的合称。
  • 24、1.绘制的物象。指图画。 2.指象形文字。

兴象的相关查询

兴象的意思解释、兴象的拼音怎么读?